《首夏二章呈诸邻》

时间: 2024-09-19 20:55:55

首夏木阴薄,清和自一时。

笋抽八九尺,荷生三四枝。

新服裁蝉翼,旧扇拂蛛丝。

莎径热未剧,晨昏来往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首夏木阴薄,清和自一时。
笋抽八九尺,荷生三四枝。
新服裁蝉翼,旧扇拂蛛丝。
莎径热未剧,晨昏来往宜。

白话文翻译:

初夏时节,树荫稀薄,清风和煦,气候正好。
竹笋长得有八九尺高,荷花也长出了三四枝。
新衣服轻薄如蝉翼,旧扇轻轻拂去蛛丝。
草径上热度尚未加剧,早晚散步十分适宜。

注释:

  • 首夏:指初夏,夏季的开始。
  • 木阴薄:树木的阴影稀薄,形容树叶未茂密。
  • 清和:清爽和煦,形容天气宜人。
  • :竹笋,竹子的嫩芽。
  • 八九尺:形容竹笋生长得很高。
  • :荷花,指生长在水中的花。
  • 新服裁蝉翼:新做的衣服轻薄如蝉翼,形容衣料轻盈。
  • 旧扇拂蛛丝:旧扇轻轻拂去蛛网,形容日常生活的细节。
  • 莎径:指草丛间的小路。
  • 热未剧:指天气炎热尚未到达极点。
  • 晨昏来往宜:早晨和傍晚散步都很合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编纂《资治通鉴》而闻名,提倡儒家思想,重视历史教训,且在诗词上也有不俗的造诣。司马光的诗风清新自然,常描绘生活中的细节,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首夏二章呈诸邻》创作于初夏,诗人以清新的自然景象描绘了初夏的气候,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邻里的关心。诗中展现了初夏的宁静与美好,体现了诗人对亲近自然、安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初夏时节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致的观察。首句“首夏木阴薄”,开篇便将读者带入一个清新而宁静的初夏氛围,木阴虽然稀薄,却给人以温和的感觉。接着“清和自一时”则进一步渲染了初夏的气候,清新和煦,令人心生愉悦。

诗中通过“笋抽八九尺,荷生三四枝”描绘了初夏的生机,竹笋和荷花的生长象征着生命的蓬勃。这种生动的意象让人感受到自然界的繁茂与活力。紧接着的“新服裁蝉翼,旧扇拂蛛丝”则将视角转向人的生活,轻薄的新衣和旧扇拂去的蛛丝,生动地描绘了初夏的日常生活,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感与热爱。

最后一句“莎径热未剧,晨昏来往宜”则将全诗的情感与气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草径的热度尚未加剧,早晚散步都很适宜,表达了诗人对初夏生活的美好向往,渗透出一种悠然自得的闲适心态。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生动,语言清新,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自然的深切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首夏木阴薄:初夏时节,树木的阴影还不算浓密。
  2. 清和自一时:天气清新和煦,正是这一时节的特点。
  3. 笋抽八九尺:竹笋已经长到了八九尺高,生机勃勃。
  4. 荷生三四枝:荷花开出了三四枝,呈现出夏日的美丽。
  5. 新服裁蝉翼:新衣轻薄如蝉翼,给人以清凉的感觉。
  6. 旧扇拂蛛丝:旧扇轻轻拂去蛛丝,表现出生活的细腻。
  7. 莎径热未剧:草径上的热度尚未增加,天气依然适宜。
  8. 晨昏来往宜:早晚出门散步都很适合,反映出诗人悠闲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新服裁蝉翼”,用蝉翼比喻衣服的轻薄,生动形象。
  • 对仗:整首诗使用了对仗的手法,使得诗句更为工整,如“晨昏来往宜”。
  • 意象:通过自然与生活的意象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自然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初夏的自然景象和日常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深切感悟,展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木阴:象征着夏日的阴凉和宁静。
  • :代表着生命的生长与希望。
  • :象征着纯洁与美丽。
  • 新服:体现了生活的轻盈与舒适。
  • 莎径:象征着自然的亲近与生活的简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描绘的季节是哪个?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荷生三四枝”指的是_____。

  3. 判断题:这首诗表达了对初夏宁静生活的热爱。 (对/错)

答案:

  1. B
  2. 荷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夏日绝句》——李清照
  • 《山中夏日》——王维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司马光的诗更注重初夏的生机与生活的细节,而王维则侧重于秋天的宁静与孤独。两者通过不同的季节展现了各自的情感与自然的关系。

参考资料:

  • 司马光《资治通鉴》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宋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