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太子太傅康靖李公挽歌词二首
作者: 司马光
黄发今彫丧,苍生欲奈何。
散金缠极乐,曳杖已成歌。
十郡余恩在,三台故吏多。
位崇仍有后,五福更为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已故太子太傅李公的哀悼与怀念。诗人感叹李公的离世,黄发(年迈之人)如今已去世,苍生对此感到无奈和悲伤。李公生前散发金钱,追求极乐,手持拐杖,直至最后时刻也在唱歌。李公的恩德仍存在于十个郡中,三台的旧部下也有很多。尽管李公已去世,但他的地位崇高,后人仍会追随他,五福之事也会继续传承。
注释
字词注释:
- 黄发:指年老的人,形容李公已是高龄。
- 彫丧:彫,指死亡,丧,丧失,意为失去。
- 苍生:指广大人民,表达对民生的关注。
- 散金:施舍金钱,李公生前的慷慨。
- 曳杖:拖着拐杖行走,形容李公年老的状态。
- 十郡余恩:李公生前的恩惠仍在十个郡县流传。
- 三台:指官职,李公的旧部。
典故解析:
- “五福”:古代传说中的五种幸福,象征着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诗人,以《资治通鉴》著称。他的诗歌风格简洁而深刻,常关注国家和人民的命运。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李公去世后,表达了对他的哀悼之情,以及对他生前德行的追忆。李公在位时为人正直,深受百姓爱戴,诗人通过此诗缅怀他的恩德,反映出对社会的关怀与思考。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对已故太子太傅李公的追忆,展现出深沉的哀思与敬仰之情。开头两句以“黄发今彫丧,苍生欲奈何”开篇,直接点明主题,表现出作者对老年人和社会的关切。诗人通过“散金缠极乐”描绘李公的慷慨与乐观,表达了对他生前作为的高度评价。
接下来的“十郡余恩在,三台故吏多”进一步强调了李公的影响力,显示出他虽然已去世,但其恩德仍在民间流传。此外,结尾两句“位崇仍有后,五福更为多”,表达了对李公后世影响的期望和祝福,体现了一种崇高的道德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对古代官员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的责任感与对德行的重视,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黄发今彫丧:李公年老,离世,令人惋惜。
- 苍生欲奈何:人民对失去李公的无奈与悲伤。
- 散金缠极乐:李公生前乐于施舍,追求快乐。
- 曳杖已成歌:老年李公依然乐观,生活中有歌声。
- 十郡余恩在:李公的恩惠仍被十个郡的百姓铭记。
- 三台故吏多:他的旧部下依然在,表明其影响力。
- 位崇仍有后:李公的地位高,后人会继续追随他的榜样。
- 五福更为多:寓意李公的影响将带来更多的幸福。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有明显的对仗结构,如“黄发今彫丧”与“散金缠极乐”。
- 比喻:通过“曳杖已成歌”比喻李公即使年迈依然乐观。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追忆李公生前的高尚品德与影响,表达了对失去良师益友的悲痛,同时也传达了希望后人能继承其品德与精神,带给社会更多的福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发:象征年老与智慧。
- 金:象征财富与慷慨。
- 杖:象征老年与坚韧。
- 歌:象征乐观与生活的热情。
- 五福:象征幸福与美好的愿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黄发今彘丧”中的“黄发”指的是?
- A. 年轻人
- B. 老年人
- C. 中年人
-
“散金缠极乐”中“散金”的意思是?
- A. 收入金钱
- B. 施舍金钱
- C. 持有金钱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对哪位历史人物的哀悼?
- A. 司马光
- B. 李公
- C. 三台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by 杜牧
- 《夜泊牛津》 by 李白
诗词对比: 与唐代杜甫的《春望》相比,二者都表达了对时局的关怀与对故人的思念,但杜甫的作品更多地关注国家的动乱,而司马光的诗则专注于个人的情感与道德的传承。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资治通鉴》——司马光
- 《宋诗三百首》——选编
这份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赠太子太傅康靖李公挽歌词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