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阳十咏之四遏胡城》

时间: 2025-01-17 09:23:15

狂胡昔凭凌,阔步长淮外。

难此百雉城,万甲屯要害。

时平一登望,江山互襟带。

想像文献公,清风宛如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四遏胡城

狂胡昔凭凌,阔步长淮外。
难此百雉城,万甲屯要害。
时平一登望,江山互襟带。
想像文献公,清风宛如在。

白话文翻译

狂胡曾经在此肆虐,气焰熏天,步伐阔大,走出长淮之外。
如今难以想象这百雉城的坚固,万千甲士在这里驻防守卫。
在太平的时光中,登高远望,可以看到江河山川互相交错。
不禁想起文献公,他的清风浩荡仿佛就在眼前。

注释

  • 狂胡:指北方的少数民族,历史上对中原的侵扰者。
  • 百雉城:指城墙高百尺,形象地描述了城池的坚固。
  • 万甲:指万军甲士,形容驻防士兵之众。
  • 文献公:指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或文学家,这里可能指的是范仲淹,意在赞美其政治理想与风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贺铸(约 1052-1125),字方回,号铁崖,南宋诗人,词人,学识渊博,擅长诗词。其作品风格清新俊逸,情感细腻,尤以词作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多舛,边疆动荡。诗人通过描写军事重镇的防御和对历史人物的怀念,表达对国家安定的渴望,以及对历史的深思。

诗歌鉴赏

《四遏胡城》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邃的情思,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与对历史英雄的怀念。开篇“狂胡昔凭凌”便指明了历史的背景,北方的少数民族曾对中原造成骚扰,诗人用“阔步长淮外”来强调敌人的气焰和侵略性。同时,诗中提到的“百雉城”与“万甲屯要害”则体现了城池的坚固与防守的重要性,折射出诗人对国家安全的关切。

接下来的两句“时平一登望,江山互襟带”,则转入现实的平和状态,描绘了诗人登高望远时的感受,展现出一种向往与宁静。最后一句“想像文献公,清风宛如在”则是对历史人物的追思,文献公代表着治国理政的理想,清风象征着政治清明、风气良好的愿望。

整首诗以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方式,交织出对国家未来的期盼与对历史英雄的追忆,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狂胡昔凭凌:指北方少数民族的猖狂,突出其对中原的威胁。
  2. 阔步长淮外:描绘敌人肆意进犯的状态,地理位置的描写增强了紧迫感。
  3. 难此百雉城:感叹城池的坚固,反映出对防御的自豪与信心。
  4. 万甲屯要害:强调驻军的数量和重要性,突显城市的战略地位。
  5. 时平一登望:转折,描述太平之时的宁静与美好。
  6. 江山互襟带:描绘自然景色的壮丽,表现对国家山河的热爱。
  7. 想像文献公:表达对历史人物的怀念,提升了整首诗的思想深度。
  8. 清风宛如在:象征着理想政治的存在,表达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运用对仗工整的方式,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比喻:如“清风”比喻理想政治,形象生动。
  • 夸张:如“阔步长淮外”,表现敌人气焰的压迫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对历史英雄的追思,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望,展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狂胡:象征外敌入侵,历史的威胁。
  • 百雉城:象征坚固的国防与抵抗。
  • 万甲:象征强大的军队与守卫。
  • 清风:象征理想的政治清明与美好未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狂胡”在诗中指的是: A. 古代诗人
    B. 北方的少数民族
    C. 远古的神话
    D. 南方的农民

  2. “百雉城”主要描绘的是: A. 一座普通的城市
    B. 一座坚固的城池
    C. 一片美丽的风景
    D. 一段历史

  3. 诗中提到的“文献公”可能指的是: A. 诗人自己
    B. 一位历史英雄
    C. 一位普通士兵
    D. 一位商人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安石《桂枝香·登临赠李白》

诗词对比

  • 贺铸的《四遏胡城》与杜甫的《春望》都有对国家和历史的思考,贺铸侧重于描绘历史背景与英雄的怀念,而杜甫则更直接地表达了对国家沦陷的忧虑。两者均展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但风格和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贺铸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