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垒谣》
时间: 2025-01-01 12:57:2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燕垒谣
前溪啄晴沙,晴沙裹落花。
别院掠微风,微风接飞虫。
呢喃只傍觚棱东,侧翅珠帘第几重。
䙰褷野鸟湖之涘,朝鸣暮宿菰芦里。
不须苦羡雕梁垒,自引双雏拍春水。
白话文翻译
在清澈的小溪边,鸟儿啄食着阳光下的沙子,沙子上裹着落花的痕迹。
在别院中,微风掠过,带来了飞虫的轻盈。
呢喃的声音只在觚棱东边轻声响起,侧翅的鸟儿在珠帘下飞翔,似乎数不清有几重。
湖边的野鸟在芦苇中朝鸣暮宿,安静地栖息。
不必苦苦羡慕雕梁画栋的华丽,自己也能引领双雏在春水中嬉戏。
注释
- 啄:用嘴啄食。
- 晴沙:阳光下的沙子,形容沙子温暖明亮。
- 微风:轻柔的风。
- 呢喃:低声细语,形容鸟鸣。
- 觚棱:一种装饰性极强的柱子,通常用于古建筑。
- 珠帘:用珠子做的帘子,形容华丽。
- 䙰褷:指一种小鸟,常栖息于水边。
- 菰芦:一种水生植物,常见于湖泊。
典故解析
诗中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雕梁垒”可以理解为对华丽建筑的描绘,象征着繁华与奢侈。诗人通过这种对比,暗示着自然生活的简单与纯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式丹,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往往融入自然景观,表现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
创作背景
《燕垒谣》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简单生活的追求。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平淡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燕垒谣》是一首充满生机与自然气息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鸟儿在溪边嬉戏的画面,给人以宁静与和谐的感受。开篇的“前溪啄晴沙”,以生动的动作描绘了鸟儿的生活状态,仿佛能够听见那轻快的啄食声。接下来的“别院掠微风,微风接飞虫”,则将微风与飞虫结合,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
诗中“呢喃只傍觚棱东,侧翅珠帘第几重”,用细腻的描摹展现了鸟儿在华丽的环境中自由飞翔的姿态,象征着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最后两句“不须苦羡雕梁垒,自引双雏拍春水”,更是表达了诗人对平凡生活的赞美,他认为不必羡慕华丽的建筑,自己也能够在自然中找到乐趣,享受与双雏嬉戏的快乐。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温暖而富有哲理,强调了自然之美与简单生活的价值,给读者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前溪啄晴沙:描绘了鸟儿在清溪边啄食阳光下沙子的情景,表现出自然的宁静。
- 晴沙裹落花:沙子上裹着落花,增添了春天的生机与美感。
- 别院掠微风:微风轻轻掠过,传达出一种安静的氛围。
- 微风接飞虫:微风带来了飞虫,展现了自然生态的和谐。
- 呢喃只傍觚棱东:鸟鸣声在觚棱附近轻声响起,描绘了鸟儿的自由。
- 侧翅珠帘第几重:侧翅的鸟儿在珠帘下飞翔,表现出动感与灵动。
- 䙰褷野鸟湖之涘:野鸟在湖边栖息,展示了生命的简单与自然。
- 朝鸣暮宿菰芦里:鸟儿在芦苇中栖息,表达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
- 不须苦羡雕梁垒:不必羡慕华丽的建筑,强调简单生活的重要性。
- 自引双雏拍春水:自己引领双雏在春水中嬉戏,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如“雕梁垒”暗指华丽)、拟人(鸟儿的呢喃),以及对仗等修辞手法,展示了诗歌的艺术特点。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赞美自然与简单生活,强调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鸟:象征自由与生命。
- 溪水:代表清净与流动,寓意生命的延续。
- 落花:象征生命的短暂与美丽。
- 微风:代表轻盈与自由,营造出自然的气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前溪”指的是:
- A. 一条小河
- B. 人工水道
- C. 大海
-
“雕梁垒”象征着:
- A. 贫穷
- B. 华丽与奢侈
- C. 自然之美
-
诗中表达的中心思想是:
- A. 追求财富
- B. 赞美自然与简单生活
- C. 渴望名声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by 孟浩然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y 韩愈
诗词对比:
- 比较王式丹的《燕垒谣》与孟浩然的《春晓》,两者都描绘了自然,但王式丹更注重细腻的生态描写,而孟浩然则强调春天的气息与生机。王式丹的作品更富哲理,强调对自然生活的珍视,而孟浩然则展现了对春的普遍赞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诗精选》
- 《王式丹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