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姚先生归宜山三首
郑公龙变不容亲,犹有先生不绝尘。
定力不为生死动,始知天地有闲人。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郑公的龙变使人难以亲近,然而先生的风范却让人感到一种不绝的清新气息。内心的定力并不会因生死而动摇,终于明白天地间还有这样悠闲的人存在。
注释:
字词注释:
- 郑公:指郑国的公子,历史上有郑公子(郑庄公)之说,象征着高贵与变幻。
- 龙变:古代传说中龙的变化,象征着高贵且难以接近的事物。
- 不绝尘:不沾染世俗的尘埃,形容人品高洁。
- 定力:内心的坚定力量,不受外界影响。
- 生死动:生与死的变化不影响内心的安宁。
- 闲人:指心境悠然自得的人。
典故解析:
- 郑公龙变:与古代的传说有关,龙是一种象征力量和尊贵的生物,其变化则代表着神秘和不可捉摸的特质。
- 闲人:在古代文人中,常有人崇尚超脱尘世的生活,强调精神的独立与自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师道(约1040-1096),字仲扬,号景云,宋代诗人、散文家,擅长咏物抒怀,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含蓄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送别姚先生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敬意与祝福,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朋友的送别情感,同时蕴含了深厚的哲理。诗的开头提到“郑公龙变”,通过郑公的形象引入,暗示了世事的变化和人际关系的复杂。接着提到“犹有先生不绝尘”,表达了对姚先生的赞美,认为即使在复杂的世界中,姚先生依然保持着高洁的品行和独特的气质。
“定力不为生死动”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强调一种超越生死的内心力量。这里的“定力”意味着一种内心的坚定与安宁,诗人通过对比来体现出姚先生的超凡脱俗,最后以“始知天地有闲人”作结,更是将整个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陈师道对友人的珍惜与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诗中既有对个体的赞美,又有对人生哲学的思考,展示了宋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郑公龙变不容亲:郑国的公子龙的变化令人感到难以接近,暗示世事的变幻无常。
- 犹有先生不绝尘:尽管世事纷扰,姚先生依然保持高洁之心,不沾染尘世的污秽。
- 定力不为生死动:内心的坚定和力量不会因为生死的变动而受到影响。
- 始知天地有闲人:最终明白在这个世界上,确实存在如此悠然自得的人。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郑公龙变与姚先生的对比,强调后者的高尚品质。
- 隐喻:龙的变化隐喻社会的变迁,而“闲人”则象征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 排比:用排比的方式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和情感的层次。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理想人格的歌颂,表现了在纷扰的世俗中,仍然有人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与高洁,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龙:象征高贵、变化和神秘。
- 尘:象征世俗的纷扰与污染。
- 定力:象征内心的坚定与宁静。
- 闲人:象征理想的生活状态与心灵的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郑公龙变象征什么?
- A. 亲近
- B. 变化无常
- C. 成功
- D. 和谐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先生不绝____”表达了对姚先生的赞美。
-
判断题:诗中“定力不为生死动”表示内心的坚定不受外界影响。(对/错)
答案:
- B
- 尘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赠李白》—王维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可以将陈师道的这首诗与王维的《送别》进行对比,王维的诗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但更侧重于自然与人生的哲理,而陈师道则通过对友人品德的赞美,显得更加抒情和细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陈师道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