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老境难为节,寒梢未得春。
一官兼利害,百虑孰疏亲。
积雪无归路,扶行有醉人。
望乡仍受岁,回首向松筠。
白话文翻译:
老年时期难以庆祝节日,寒冷的树梢上仍未见春天的迹象。
做官的人兼顾了利害关系,百般思虑中谁能疏远亲情?
满地的积雪使得归路难寻,路上有人扶着醉酒的人行走。
望着故乡的方向,依旧感受到岁月的流逝,回头望去,看到松树和竹子。
注释:
- 老境:老年的境地,指年老体衰的境遇。
- 节:节日,这里指春节等传统节日。
- 寒梢:寒冷的树梢,象征冬天的寒冷。
- 一官:指一个官职,强调职位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 利害:利益与害处,暗示官场的复杂与个人的纠葛。
- 百虑:百种思虑,指复杂的心情和思考。
- 疏亲:疏远亲情,指在复杂的关系中可能会忽视亲情。
- 积雪无归路:积雪覆盖道路,象征归家的艰难。
- 扶行:扶持行走,指醉酒的人需要他人帮助。
- 望乡:向故乡望去,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松筠:松树和竹子,象征坚韧与高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师道,字仲明,号石溪,南宋时期的诗人,生于1160年,卒于1243年。陈师道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细腻的情感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元日》创作于春节前后,反映了诗人对节日的复杂情感,既有对亲情的思考,也有对归乡的渴望。诗人年事已高,处在老境,面临着生活的诸多困扰,难以享受节日的快乐。
诗歌鉴赏:
《元日》是陈师道对春节这一传统节日的深刻反思,诗中通过描绘自然与人事的变化,表达了对岁月流逝和亲情疏离的感慨。首联“老境难为节,寒梢未得春”以老年人的视角,揭示了节日的欢庆与寒冷的现实之间的矛盾。随着“寒梢”一词的出现,诗人巧妙地将季节的寒冷与个人的孤独结合,令人感受到一种深切的无奈与失落。
次联“一官兼利害,百虑孰疏亲”则展示了官场的复杂与人际关系的疏远。在追求个人利益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变得微弱,令人深思。诗人在这里引入了对亲情的思考,使得诗的情感更加厚重。
后两联“积雪无归路,扶行有醉人”则通过具体的景象,描绘出归乡的艰难和醉酒者的无奈,形成对比,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望乡仍受岁,回首向松筠”则是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回首往事,看到的只有松竹的坚韧,似乎在暗示着即使生活艰难,也要保持内心的坚韧与高洁。
整首诗以清新而又略显忧郁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节日、亲情与人生的思考,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情感层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老境难为节:老年人难以为节日欢庆,表达了对节日的无奈。
- 寒梢未得春:寒冷的树梢上仍未见春天,象征着生命的希望尚未到来。
- 一官兼利害:做官的人在利益与损害中左右为难,暗示官场的复杂性。
- 百虑孰疏亲:在百般思虑中,谁能疏远亲情,表达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 积雪无归路:积雪覆盖了归家的路,象征归乡的艰难。
- 扶行有醉人:路上有人扶着醉酒的人行走,描绘了生活中的无奈与苦涩。
- 望乡仍受岁:望着故乡,依旧感受到岁月的流逝,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回首向松筠:回头望去,看到松竹,象征着坚韧与高洁。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寒梢”比喻冬天的寒冷,“积雪无归路”比喻人生的艰难。
- 拟人:醉酒的人被扶持,传达出对生活艰辛的感受。
- 对仗:如“老境难为节”与“寒梢未得春”,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衰老、节日、亲情和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与岁月流逝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情感共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老境:象征衰老与孤独。
- 寒梢:象征寒冷与生命的希望未至。
- 积雪:象征归乡的艰难与阻隔。
- 松筠:象征坚韧与高洁,暗示人生的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老境难为节”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庆
- B. 无奈
- C. 兴奋
-
“积雪无归路”中的“积雪”象征什么?
- A. 快乐
- B. 归家的艰难
- C. 丰收
-
诗人回首向松筠,暗示了什么?
- A. 思乡
- B. 坚韧与高洁
- C. 无奈
答案:
- B. 无奈
- B. 归家的艰难
- B. 坚韧与高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词对比:
- 陶渊明《归园田居》:同样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与归属感,但更强调对自然的向往与宁静。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以节日为背景,深刻描绘了思亲之情,展现出相似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 《陈师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