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快哉亭》

时间: 2024-09-19 21:29:36

城与清江曲,泉流乱石间。

夕阳初隐地,暮霭已依山。

度鸟欲何向,奔云亦自闲。

登临兴不尽,稚子故须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登快哉亭
陈师道 〔宋代〕

城与清江曲,泉流乱石间。
夕阳初隐地,暮霭已依山。
度鸟欲何向,奔云亦自闲。
登临兴不尽,稚子故须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城市与清江交相辉映的美丽景色,泉水在乱石间流淌。夕阳刚刚隐没于地平线,暮霭已笼罩在山间。飞鸟将要飞往何方,而奔腾的云朵也显得悠闲自得。登高望远的兴致似乎永无止境,但小孩却需要回家了。

注释:

  • 城与清江曲:指城市和清江的曲折景致。
  • 泉流乱石间:泉水在石头之间奔流的景象。
  • 夕阳初隐地:夕阳刚刚落下,隐没于地平线。
  • 暮霭已依山:傍晚的雾霭已经映照在山上。
  • 度鸟欲何向:飞鸟将要向何处去。
  • 奔云亦自闲:奔流的云彩也显得悠闲自在。
  • 登临兴不尽:登高的兴致永无止境。
  • 稚子故须还:小孩还是要回家。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反映了诗人的情感状态与人生哲理,表现出对自然美的向往与对家庭责任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师道,字希夷,号岱山,宋代诗人,其作品多反映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态,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诗作产生于作者登临快哉亭时,身处自然与城市交汇之处,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生活的责任,借以表达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登快哉亭》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的诗。诗中用简练的语言描写了城市与清江的美丽景色,展现了夕阳西下时的静谧与悠然。诗的前两句以“城与清江曲,泉流乱石间”开篇,生动地描绘了城市和江水交融的画面,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受。接下来的“夕阳初隐地,暮霭已依山”,通过对光线变化的细腻描写,营造出一种温柔而宁静的氛围。

在后两句中,诗人将视线转向飞鸟与云彩,表现出一种对自由与闲适的向往。“度鸟欲何向,奔云亦自闲”,让人联想到飞鸟归巢的思考与自然的悠然自得。而最后一句“登临兴不尽,稚子故须还”则突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虽有无限的兴致想要徜徉于自然中,但身为家长的责任却让他不得不回归现实。这种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使整首诗更显深度,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城与清江曲:描绘城市与清江的美景,曲折的河流与城市相互交融,构成了一幅动人的图画。
    • 泉流乱石间:泉水在石头间奔流,暗示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 夕阳初隐地:夕阳的落下象征着一天的结束,带来一种宁静的气氛。
    • 暮霭已依山:暮色笼罩山间,增强了诗的静谧感。
    • 度鸟欲何向:飞鸟的去向,引发人对生命的思考,象征自由。
    • 奔云亦自闲:奔腾的云彩与飞鸟形成对比,表达自然的悠闲。
    • 登临兴不尽: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体现了诗人的情感。
    • 稚子故须还:责任与义务的存在,使人不得不回归现实。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夕阳初隐地”,通过比喻描绘景象。
    • 对仗:如“奔云亦自闲”,形成对比,增强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反映了对自然美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家庭责任的思考,展现出一种矛盾但又真实的人生感悟。

意象分析:

  • :象征人类文明与生活的繁忙。
  • 清江:象征自然的纯净与灵动。
  • 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飞鸟:象征自由与无拘无束的生活。
  • 稚子:象征家庭责任与牵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夕阳初隐地”是指什么? A) 太阳升起
    B) 太阳落下
    C) 太阳高挂
    D) 太阳消失

  2. “奔云亦自闲”中的“奔云”指的是: A) 行动匆忙的云
    B) 轻松自在的云
    C) 阴沉的云
    D) 无影的云

  3.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追求名利
    B) 对自然的向往与对家庭的责任
    C) 对历史的反思
    D) 对政治的批判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早发白帝城》中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更多地表现了诗人对旅行和人生的感悟。
  • 《山居秋暝》则着重于乡村的宁静与和谐,反映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曲解读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