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帘额绣波荡漾,烛盘红泪阑干。
梦里五更风急,愁边一半春残。
白话文翻译:
帘子的边缘绣着波纹,轻轻摇曳着;烛台上红色的蜡烛泪水般流淌,洒在栏杆上。
梦中五更时分,风声急促;愁苦之中,春天已过了一半。
注释:
- 帘额:帘子的边缘部分。
- 绣波:绣成的波纹,形容帘子的花纹。
- 荡漾:微微摇动,通常形容水波或轻盈的物体。
- 烛盘:放蜡烛的盘子。
- 红泪:指蜡烛燃烧时滴下的蜡油,形容蜡烛的颜色。
- 阑干:栏杆,指窗户或阳台的栏杆。
- 五更:指夜间的五点钟,是古代夜晚的一个时间段。
- 风急:形容风声很大、很急。
- 愁边:愁苦的边缘,形容思绪中的忧愁。
- 春残:春天已经过去了一半,暗示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典故解析:
该诗并没有直接引用显著的历史典故,但“春残”这一意象常用于古诗中,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君远,号少云,江苏常州人,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其诗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和田园风光,常蕴含深厚的生活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宋代,诗人在一个清晨醒来时,回忆起梦中的情景以及内心的愁苦,反映出对时光流逝和春天的惋惜。诗作表现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的结合,折射出诗人孤独的心境。
诗歌鉴赏:
《晓起》是一首充满了细腻情感的诗作,描绘了清晨的宁静和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诗的开头“帘额绣波荡漾”描绘了早晨的景象,通过“帘额”这一意象,传达出一种轻柔的气息,仿佛让人感受到晨光透过帘子,洒在室内的温暖。而“烛盘红泪阑干”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蜡烛的泪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表达了诗人对往日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梦境与现实的交错,尤其是“梦里五更风急”,不仅有对梦境的追忆,也暗示着内心的不安与焦虑。最后一句“愁边一半春残”,更是将诗人的愁苦与春天的流逝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时光无情的感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帘额绣波荡漾”:描绘清晨的帘子,轻似波纹,暗示着一丝柔和的气息。
- “烛盘红泪阑干”:用蜡烛的滴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体现了诗人的孤独与思念。
- “梦里五更风急”:梦境与现实的交织,表现出梦中无法安宁的情景。
- “愁边一半春残”:春天的流逝与愁苦交织,反映出诗人对时间的感慨。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蜡烛的滴落比作红泪,展现了情感的深度。
- 对仗:如“帘额绣波”和“烛盘红泪”,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清晨的宁静与内心的愁苦,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诗人细腻而深邃的情感。
意象分析:
- 帘:象征着内心的封闭与隐秘。
- 烛泪: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 春:代表美好与希望,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消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帘额绣波”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
填空题:诗中“梦里五更风急”中的“风急”主要表现了诗人__的情感。
-
判断题:诗中表达的情感主要是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与对春天的留恋。(对/错)
答案:
- A
- 愁苦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范成大的《晓起》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思考,但《晓起》更多地聚焦于对时间流逝的惋惜,而《静夜思》则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范成大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