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登金山》

时间: 2025-01-14 22:20:33

江平秋万里,山静月三更。

彷佛寒烟外,瓜州有雁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月下登金山 陈继儒 〔明代〕 江平秋万里,山静月三更。 彷佛寒烟外,瓜州有雁声。

白话文翻译:

江面平静,秋夜无垠,山间静谧,月光照耀至三更时分。 仿佛在寒烟之外,瓜州那边传来了雁群的鸣叫声。

注释:

字词注释:

  • 江平:江面平静。
  • 秋万里:秋夜无垠,形容夜空广阔。
  • 山静:山间静谧。
  • 月三更:月光照耀至三更时分。
  • 彷佛:仿佛。
  • 寒烟:寒冷的雾气。
  • 瓜州:地名,位于今江苏省扬州市南部。
  • 雁声:雁群的鸣叫声。

典故解析:

  • 瓜州:瓜州位于长江下游,是古代重要的交通枢纽,常有雁群经过,因此诗中提及瓜州的雁声,可能寓意着远方的消息或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继儒(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字子贞,号东篱,江苏吴县人。其诗风格清新,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此诗描绘了秋夜月下的静谧景象,通过远处的雁声增添了一丝思乡之情。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作者夜晚登金山时,面对平静的江面和静谧的山间,感受到秋夜的宁静与深远,同时听到远处瓜州的雁声,引发了对远方的思念或对过往的回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秋夜月下的静谧景象,通过“江平”、“山静”、“月三更”等词语,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诗中的“彷佛寒烟外,瓜州有雁声”一句,巧妙地通过远处的雁声,为这幅静谧的画面增添了一丝动感和情感的深度。雁声往往与思乡、离别等情感联系在一起,因此这一细节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象,也引发了读者对远方或过往的联想。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含蓄,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平秋万里”:江面平静,秋夜无垠,形容夜空的广阔。
  • “山静月三更”:山间静谧,月光照耀至三更时分,营造出宁静的夜晚氛围。
  • “彷佛寒烟外”:仿佛在寒冷的雾气之外,增添了一种朦胧的美感。
  • “瓜州有雁声”:瓜州那边传来了雁群的鸣叫声,为静谧的夜晚增添了一丝动感和情感的深度。

修辞手法:

  • 拟人:通过“山静”、“月三更”等词语,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和状态。
  • 象征:雁声象征着远方的消息或思乡之情,增添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夜月下的静谧景象和远处的雁声,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受和对远方的思念或对过往的回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平:江面平静,象征着宁静和安详。
  • 秋万里:秋夜无垠,象征着广阔和深远。
  • 山静:山间静谧,象征着宁静和安宁。
  • 月三更:月光照耀至三更时分,象征着夜晚的深沉和宁静。
  • 寒烟:寒冷的雾气,增添了一种朦胧的美感。
  • 雁声:雁群的鸣叫声,象征着远方的消息或思乡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江平秋万里”形容的是什么? A. 江面平静 B. 秋夜无垠 C. 山间静谧 D. 月光照耀

  2. 诗中“瓜州有雁声”中的“雁声”象征着什么? A. 远方的消息 B. 思乡之情 C. 夜晚的宁静 D. 寒冷的雾气

  3. 诗中“山静月三更”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 A. 热闹的 B. 宁静的 C. 悲伤的 D. 寒冷的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通过月夜和雁声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山间秋夜的宁静景色,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陈继儒的《月下登金山》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都通过月夜和雁声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但陈继儒的诗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而杜甫的诗则更注重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陈继儒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了解明代诗歌的背景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