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耐得繁霜未即枯。青芜国里两三株。莫教攀折行人手,留与千秋作画图。
白话文翻译:
这柳树经历了严霜寒冬却依然没有枯萎。在这片青翠的土地上,只有两三株柳树。不要让路过的人攀折它们,应该留给后人,成为千秋画卷中的一部分。
注释:
- 耐得:能够忍受、经得住。
- 繁霜:严寒的霜冻。
- 青芜国:比喻青翠的地方,形容生机盎然。
- 莫教:不要让。
- 攀折:攀爬折断。
- 千秋作画图:留给后人欣赏,成为长久的画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东,清代诗人,其作品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珍视。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带有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杨柳枝》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描写柳树的坚韧与美丽,寄托了对生命的珍视及对自然的向往,表达了希望与美好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杨柳枝 其一》通过描写柳树在寒霜中依然挺立的形象,展现了生命的坚韧与美丽。诗人巧妙地运用意象,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诗的开头“耐得繁霜未即枯”,用耐受严霜来比喻柳树的坚强,传达出一种顽强的生命力。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也隐含着对人生的思考:面对困难与磨难,要有忍耐和坚韧的精神。
接下来的“青芜国里两三株”则进一步描绘了柳树在广袤自然中的孤傲与独特,营造出一种清新、幽静的氛围。同时,“莫教攀折行人手,留与千秋作画图”表达了对自然的保护与珍视,诗人希望这些柳树能够留存下来,成为后人欣赏的对象,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意境深远,表现了对生命的敬畏与对自然的崇尚,给人以深思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耐得繁霜未即枯:柳树在经历了严霜后仍然没有枯萎,强调了其坚韧的生命力。
- 青芜国里两三株:描绘环境,表现柳树的稀少与珍贵,增强了对柳树的珍视感。
- 莫教攀折行人手:劝说路人不要去攀折柳树,体现了对自然的保护意识。
- 留与千秋作画图:希望柳树能留存下来,成为后人欣赏的美好意象。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柳树比作生命的象征,体现出坚韧的精神。
- 对仗:前后句的对称使得诗句更加和谐,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通过“莫教攀折”赋予柳树保护的情感,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珍视,同时也传达了生命的坚韧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杨柳:象征生命的坚韧与美丽。
- 繁霜:象征艰难的环境与考验。
- 千秋:象征永恒与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汪东
C. 杜甫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自然景物是? A. 桃花
B. 杨柳
C. 桂花
D. 菊花 -
“莫教攀折行人手”是希望怎样做? A. 让人欣赏
B. 让人折断
C. 让人栽种
D. 让人忘记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诗词对比:
- 《春望》:同样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的感悟,但更多地反映了时代的苦痛与个人的遭遇。
- 《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描写草的生命力,展现了对生命的珍视与对离别的情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