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发三衢三首》

时间: 2024-12-29 18:24:59

云欲开时又不开,问天觅阵好风催。

雨无多落泥偏滑,溪不胜深岸故颓。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云欲开时又不开,问天觅阵好风催。
雨无多落泥偏滑,溪不胜深岸故颓。

白话文翻译:

在云层欲散却又不散的时候,我向天空询问,以寻求能催促它们的良好风势。虽然雨量不多,却使得泥土变得滑腻,溪水也因深而难以承载,岸边因此而倾斜。

注释:

  • 云欲开:云层似乎要散开。
  • 问天:向天空询问,表现出一种无奈与期待。
  • 觅阵:寻找风的阵势。
  • 雨无多落:雨水虽不多,却造成了影响。
  • 泥偏滑:泥土变得滑腻。
  • 溪不胜深:溪水因为深而无法承受。
  • 岸故颓:岸边因无法支撑而倾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因其作品风格清新自然、细腻生动而广受赞誉。他在诗歌、散文及书法上均有很高造诣,尤其以自然景物描写见长,常表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经济及文化发展逐渐成熟。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象,表达出他对天气变化的细腻观察与生动感受,反映出他对于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歌鉴赏:

《明发三衢三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天气变化的敏感与思考。开头两句“云欲开时又不开,问天觅阵好风催”,通过对云层状态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期待与无奈。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对风的渴望,也暗示了他内心的焦虑与不安。接下来的“雨无多落泥偏滑,溪不胜深岸故颓”则将诗人的目光转向雨后的泥土与溪水,生动描绘了雨后景象的变化,尤其是泥土的滑腻和溪水的深邃,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威力与不可预测性。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体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与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诗中云、雨、泥、溪的意象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动人的自然画卷,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情与敬畏。诗歌的整体氛围虽有些沉郁,但又蕴含着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规律的尊重,表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独特理解与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云欲开时又不开:描绘了天气变化中的无奈与期待。
  2. 问天觅阵好风催:表现出对自然力量的渴望与寻求。
  3. 雨无多落泥偏滑:反映出雨水虽少,但对地面却产生了影响。
  4. 溪不胜深岸故颓:描绘了溪水深而导致岸边的倾斜,暗示自然的力量。

修辞手法:

  • 拟人:将“云”与“天”赋予了情感,表现出自然的变化和人类的渴望。
  • 对仗:如“云欲开”和“问天觅阵”,形成了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云、雨、泥、溪等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天气变化的敏感与思考,反映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变化与不可控。
  • :代表滋润与负担。
  • :象征不稳定与危险。
  • :象征清澈与深邃,反映生命的复杂。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中自然风景的生动画面,展现了自然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云欲开”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期待
    • B. 厌倦
    • C. 愤怒
  2. “泥偏滑”说明了什么?

    • A. 雨水多
    • B. 雨水少
    • C. 干旱
  3.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对自然的敬畏?

    • A. 直接叙述
    • B. 绘画
    • C. 描写自然景象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滕王阁序》:王勃通过描写自然和人生感悟,展现了类似的主题。
  • 《静夜思》:李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杜甫在描写月光下的自然景象时,表现出对亲人的思念,与杨万里的自然描写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杨万里及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
  • 《古典诗词鉴赏》:探讨古代诗词的赏析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