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时间: 2024-10-17 05:13:01

星张宿角,又东西天远。

那得明珠慰微愿。

怕苍苔风雨,门掩春深,摧损了,去后桃花人面。

艳情留梦忆,忆唱回波,筝柱斜行拂金雁。

忆背玉虫釭,絮语吹兰,更忆到、枕函娇唤。

问何似、今番不相逢,便前度相思,也还堪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洞仙歌
作者: 姚燮 〔清代〕

星张宿角,又东西天远。那得明珠慰微愿。怕苍苔风雨,门掩春深,摧损了,去后桃花人面。艳情留梦忆,忆唱回波,筝柱斜行拂金雁。忆背玉虫釭,絮语吹兰,更忆到枕函娇唤。问何似今番不相逢,便前度相思,也还堪遣。

白话文翻译

星星在天空中闪烁,东西天际遥远无比。怎么才能得到明珠来慰藉我微小的愿望呢?害怕苍苔和风雨,门已经关上,春天的深处,桃花和人面都已经摧毁。美好的情感留在梦中回忆,想起曾经的歌声,筝声斜斜地拂过金色的雁影。想起背后玉虫灯下,轻声细语的兰花,更想起在枕边娇声呼唤的情景。问如今为何再也不相逢,纵然早前的相思,依旧能够排遣。

注释

  • 星张宿角:指星星在天空中显现,宿角为星宿的角落。
  • 明珠:象征美好的愿望或寄托。
  • 苍苔风雨:象征艰难困苦的环境。
  • 桃花人面:桃花与人的面容相映成趣,指美好时光的过去。
  • 筝柱斜行:筝声的意象,象征美好的回忆。
  • 玉虫釭:古代一种用虫做材料的灯,象征温馨的夜晚。
  • 枕函娇唤:指在枕边轻声呼唤的情景,表达温柔的情感。

典故解析

桃花源记:桃花象征美好和失去的爱情。诗中的“桃花人面”意象暗示了美好事物的消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燮,清代诗人,生平较少记载,主要以词作见长。他的作品常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而著称。

创作背景
《洞仙歌》是在作者经历了人生的种种变故之后,对往昔情感的追怀与感慨。作品反映了清代士人的情感世界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洞仙歌》是一首充满思念与感伤的作品,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缅怀与对失去的无奈。诗中描绘了星空与桃花的意象,结合内心的情感,形成了一个孤独而又渴望的画面。通过“明珠”和“苍苔风雨”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与挣扎。尤其是在“艳情留梦忆”中,梦与现实的交错,增添了作品的唯美色彩。整首诗在情感上既有对往昔的眷恋,又有对未来的迷茫,展现了清代士人内心深处的脆弱与坚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星张宿角,又东西天远:描绘夜空星宿,表达孤独感。
  2. 那得明珠慰微愿:渴望得到美好事物来安慰心中的渴望。
  3. 怕苍苔风雨,门掩春深:象征内心的封闭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4. 摧损了,去后桃花人面:过去的美好已不复存在。
  5. 艳情留梦忆:梦中的情感依旧鲜活。
  6. 忆唱回波,筝柱斜行拂金雁:通过音乐回忆往昔的美好。
  7. 忆背玉虫釭,絮语吹兰:夜晚的温馨与轻声细语的情感。
  8. 问何似今番不相逢:感慨如今的相逢无望。
  9. 便前度相思,也还堪遣:纵然相思仍可排遣,但心中依然惆怅。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星张宿角”比喻内心的孤独。
  • 拟人:将情感拟人化,增强情感的共鸣。
  • 对仗:如“东西天远”与“春深,摧损了”形成鲜明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往昔美好爱情的追忆与思念,同时也透出一种无奈和感伤,反映了人对于时间流逝和失去的无力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星星:象征孤独与渴望。
  • 明珠:代表理想与美好。
  • 桃花:象征青春与美好的恋情。
  • 筝声:代表回忆与温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星张宿角”中“宿角”指的是什么?
    A. 星星的形状
    B. 星宿的角落
    C. 星星的数量

  2. “怕苍苔风雨”中的“苍苔”象征什么?
    A. 美好
    B. 艰难困苦
    C. 快乐

  3. “艳情留梦忆”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忧伤
    B. 追忆
    C. 快乐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钗头凤·世情薄》 〔陆游〕
  • 《红楼梦·桃花扇底》 〔曹雪芹〕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比较,探讨两位诗人在爱情与思念主题上的不同表达。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集》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姚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