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其四》

时间: 2025-01-04 09:06:14

小庭坐久,忽流来凉月。

如积千年万年雪。

正软红地少,嫩碧天多,到此际、全没一丝儿热。

夜寒谁倚树,梦影仙尘,玉斧吴刚感迁谪。

吹笛上南楼,竟夕徘徊,有一种、秋心难说。

待商量骑鲸水西头,倚云海苍茫,问他生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洞仙歌 其四》 作者:易顺鼎 〔清代〕

小庭坐久,忽流来凉月。
如积千年万年雪。
正软红地少,嫩碧天多,
到此际全没一丝儿热。
夜寒谁倚树,梦影仙尘,
玉斧吴刚感迁谪。
吹笛上南楼,竟夕徘徊,
有一种秋心难说。
待商量骑鲸水西头,
倚云海苍茫,问他生灭。

白话文翻译

在小庭院里坐久了,忽然飘来一阵凉爽的月光,
就像积聚了千年万年那么多的雪。
此时,柔软的红色地面减少,嫩绿色的天空增多,
到这个时刻,竟然没有一丝热气。
夜寒中,谁在树下依靠,梦中的影子如仙尘般飘渺,
玉斧的吴刚因被贬而感到惆怅。
在南楼上吹笛,整夜徘徊,
有一种秋天的心情难以言说。
等待商量骑鲸到西边水面,
倚靠在苍茫的云海,问他生死的道理。

注释

  • 凉月:指清凉的月光。
  • 千年万年雪:比喻月光清冷如积雪。
  • 软红地、嫩碧天:形容地面柔软,天空色彩清新。
  • 吴刚:传说中的人物,因砍桂树而被贬,象征着孤独和惆怅。
  • 骑鲸:隐喻追求自由或超脱的心态。
  • 生灭:指生命的生与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易顺鼎(约1640-约1710),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明清交替之际,文人多感时局动荡,诗中反映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洞仙歌 其四》是一首充满了清幽与孤寂之感的诗作。诗人在小庭中静坐,月光如雪般清冷,映照出内心的宁静与思索。诗的开头通过凉月与积雪的比喻,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感,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接着,诗人描绘了夜晚的寒冷与孤独,夜寒中的树影与梦境交织,似乎在反映着诗人内心的惆怅与对过往时光的追忆。吴刚的意象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孤独感,他是被贬的仙人,象征着人事无常,人生的艰辛与无奈。最后,诗人用“骑鲸水西头,倚云海苍茫”来表达对自由和生命意义的追问,这种追问带有一种哲学的深度,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小庭坐久,忽流来凉月:在庭院中坐久,突然感受到凉爽的月光,表现出一种恬静的氛围。
  2. 如积千年万年雪:将月光比作千年积雪,突出其清冷。
  3. 正软红地少,嫩碧天多:描绘环境的变化,强调秋冬的来临。
  4. 到此际全没一丝儿热:在此刻,周围无热,感受到了深秋的寒意。
  5. 夜寒谁倚树,梦影仙尘:夜晚寒冷,树下无人倚靠,梦中的影像似仙子的尘埃。
  6. 玉斧吴刚感迁谪:提到吴刚,暗示诗人对人世间孤独的感受。
  7. 吹笛上南楼,竟夕徘徊:在南楼上吹笛,整夜徘徊,表达出内心的惆怅。
  8. 有一种秋心难说:对秋天心情的复杂难以言表。
  9. 待商量骑鲸水西头:期待与人探讨理想或追求。
  10. 倚云海苍茫,问他生灭:在云海中思考生命的生与死,体现哲学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光比作积雪,增强了诗意的清冷感。
  • 拟人:梦影与仙尘的描写,使得景物生动起来。
  • 对仗:如“骑鲸水西头,倚云海苍茫”,形成美感。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由的向往,展现了清代文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凉月:象征清静与超脱。
  • 吴刚:象征孤独与惆怅。
  • 骑鲸:象征自由与超脱的追求。
  • 梦影:象征对理想的追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凉月”比作什么?
    • A. 暖风
    • B. 积雪
    • C. 繁星
  2. 吴刚象征着什么?
    • A. 自由
    • B. 孤独
    • C. 快乐
  3. 诗人对生命的态度是?
    • A. 消极
    • B. 中立
    • C. 思考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中的孤独感与《洞仙歌 其四》相似,均通过月光反映个人情感。
  • 《水调歌头》则更关注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出不同的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易顺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