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积雨荒池水欲平,轩窗长夏有馀清。公馀一枕沧浪梦,卧听风荷受雨声。
白话文翻译:
连绵的雨水使得荒废的池塘水位几乎要满了,长长的夏日里,窗边依然保持着清爽。公务之余,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躺在那里,听着风吹动荷叶,雨点落在荷叶上的声音。
注释:
- 积雨:连绵不断的雨水。
- 荒池:荒废的池塘。
- 轩窗:高而敞亮的窗户。
- 馀清:剩余的清凉。
- 公馀:公务之余。
- 沧浪梦:指清幽的梦境。
- 风荷受雨声:风吹动荷叶,雨点落在荷叶上的声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此诗即体现了他的这一风格。张耒在政治上也有所作为,曾任翰林学士,参与编修国史。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雨后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在公务之余寻求心灵宁静的愿望。诗中的“沧浪梦”可能暗指作者向往的隐逸生活,而“卧听风荷受雨声”则是一种超脱尘世的体验。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夏日雨后的景象,通过“积雨荒池水欲平”和“轩窗长夏有馀清”两句,传达出雨后的宁静与清凉。后两句“公馀一枕沧浪梦,卧听风荷受雨声”则展现了作者在繁忙公务之余,渴望心灵得到片刻宁静的愿望。诗中的“沧浪梦”和“风荷受雨声”都是富有诗意的表达,前者暗示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梦想,后者则是一种自然界的美妙声音,两者结合,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诗意的画面。
诗词解析:
- 积雨荒池水欲平:这句描绘了雨后的景象,积雨使得荒废的池塘水位几乎要满了,这里既表现了自然的景象,也隐含了作者对自然变化的敏感观察。
- 轩窗长夏有馀清:这句写夏日里窗边的清爽,轩窗高敞,即使在长夏之中,依然保持着清凉,这里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环境的细致感受。
- 公馀一枕沧浪梦:这句表达了作者在公务之余的梦想,沧浪梦可能指的是一种清幽的梦境,或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卧听风荷受雨声:这句描绘了作者在梦中的体验,卧听着风吹动荷叶,雨点落在荷叶上的声音,这是一种超脱尘世的体验,也是对自然声音的细腻感受。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的“沧浪梦”可以视为一种比喻,比喻作者向往的清幽生活或隐逸的梦想。
- 拟人:“风荷受雨声”中的“受”字赋予了荷叶以人的动作,使得自然景象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超脱。通过描绘夏日雨后的景象和作者在公务之余的梦想,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积雨荒池:积雨使得荒废的池塘水位几乎要满了,这个意象表现了自然的景象,也隐含了作者对自然变化的敏感观察。
- 轩窗长夏:轩窗高敞,即使在长夏之中,依然保持着清凉,这个意象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环境的细致感受。
- 沧浪梦:沧浪梦可能指的是一种清幽的梦境,或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个意象表达了作者的梦想和愿望。
- 风荷受雨声:卧听着风吹动荷叶,雨点落在荷叶上的声音,这个意象是一种超脱尘世的体验,也是对自然声音的细腻感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沧浪梦”指的是什么? A. 清幽的梦境 B. 隐逸的梦想 C. 繁忙的公务 D. 荒废的池塘
-
诗中的“风荷受雨声”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超脱 B. 描绘夏日雨后的景象 C. 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D. 展现公务之余的梦想
答案: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诗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张耒的《水》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象,但张耒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公务之余的宁静愿望,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展现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超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这本书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可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张耒的诗风。
- 《宋代文学史》: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张耒在内的多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