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香》

时间: 2025-01-14 18:09:37

暖风吹麝入铅华,不肯随春到谢家。

半夜粉寒香泣露,也应和月怨梨花。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木香

作者: 范周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暖风吹麝入铅华,不肯随春到谢家。
半夜粉寒香泣露,也应和月怨梨花。

白话文翻译:

暖风中麝香的气息飘入了铅华的妆容,却不肯随春天的到来去谢家。半夜寒冷的粉香因泪水而流露,也应该和月亮一起怨恨梨花。

注释:

  • 暖风: 温暖的风。
  • : 麝香,常用来形容香气。
  • 铅华: 指美丽的妆容,铅粉和华丽的装饰。
  • 谢家: 指谢氏家族,古代有名的文学家,代表春天的美好。
  • 粉寒香: 形容花香,粉色的花香。
  • 泣露: 泪水,形容香气如泪般流露。
  • 怨梨花: 对梨花的怨恨,可能是因其美丽而短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周,宋代诗人,因其清丽的诗风和深刻的情感而受到赞誉。生于一个文人世家,受到良好的教育,擅长描写自然与人情,作品多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著称。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宋代,正值文人追求诗歌美感与情感表达的高峰期。诗人通过描写木香的细腻情感,反映了对春天美好与短暂的感慨。

诗歌鉴赏:

《木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气息与情感。诗中“暖风吹麝入铅华”一句,展现了春天来临时的温暖气息,麝香的芬芳与铅华的美丽映衬出春天的生机。诗人将“麝香”与“谢家”相联,彰显了对谢家春光的向往与遗憾,表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无法把握的感伤。

而“半夜粉寒香泣露”则转向夜晚的意象,粉寒香如同细腻的情感在泪水中流露,展现了春天虽美却短暂的特质。这种对比不仅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也传达了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怨恨,情感深邃而复杂。

整首诗通过对香气的描写,将自然与人情融为一体,展示了诗人敏感的内心世界。细腻的情感与优美的意象相结合,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自然美,也蕴含了深厚的人文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暖风吹麝入铅华”:暖风中流动着麝香的气息,轻柔地飘入美丽的妆容中,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2. “不肯随春到谢家”:却不愿像春天一样去到谢家,表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与不舍。
  3. “半夜粉寒香泣露”:在深夜,粉色的花香如同泪水一样流露,表现出夜晚的静谧与抑郁。
  4. “也应和月怨梨花”:月亮也会与梨花一起感到怨恨,说明梨花的美丽是短暂的,令人心痛。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香气与泪水相提并论,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拟人: 赋予自然界的元素(如月亮、梨花)以情感,使得诗意更为深刻。
  • 对仗: “暖风”与“半夜”,形成时间与空间的对比,增强诗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春天的美好与短暂,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怨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深邃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麝香: 象征着芬芳与美好,暗示着春天的生机。
  • 铅华: 代表美丽与虚华,反映了对外表的关注。
  • 梨花: 象征着短暂与易逝的美,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惋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下列哪个意象代表美丽与虚华?
    A. 麝香
    B. 铅华
    C. 梨花
    D. 泪水

  2. 诗中“半夜粉寒香泣露”体现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惆怅
    C. 愤怒
    D. 无聊

  3. 诗人通过哪些修辞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A. 比喻与拟人
    B. 排比与对仗
    C. 夸张与对比
    D. 反问与设问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范周的《木香》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对人生的感慨,前者着重于春天的短暂与美好,后者则更多地关注个人情感的波动。两者都体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情感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李清照与其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