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晕阁在柳洲寺旧址二首
作者: 张镃 〔宋代〕
去市无多地,重游净客心。
何人偏种柳,今日屡鸣禽。
浩兴生孤桨,归情恋远岑。
梁间满题咏,宁欠我窥临。
白话文翻译:
去市场的地方不多,重游此地让我心境愉悦。
是谁独自栽种了柳树,今天却听见鸟儿频频鸣叫。
浩浩荡荡的兴致似孤舟,归来的情思依恋着远方的山岑。
梁上满是题咏的诗句,难道不让我来一窥其境吗?
注释:
- 去市:离开市集,指远离繁华的地方。
- 净客心:指内心的宁静、清净。
- 偏种柳:特意栽种柳树,柳树在古诗中常常象征离别与思念。
- 屡鸣禽:多次听见鸟鸣。
- 浩兴:兴致、情趣,形容心情的激荡。
- 孤桨:孤独的桨,形容孤独的行舟。
- 归情:归来的情感,指对故乡或某地的思念。
- 远岑:远处的山丘。
- 梁间满题咏:梁上写满了诗句,题咏指的是诗歌的题写、吟咏。
典故解析:
- 柳: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柳树常常与离别、思念相关联。
- 鸥鹭:诗中提到的鸟类,象征着自由与自然的美好。
- 舟:舟船是古代文人常用的意象,象征着漂泊与归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字子舜,号清晕,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风格清新脱俗,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索。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重游柳洲寺旧址时,表达了他对往日的追忆和对自然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孤独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柳洲寺的景象,透过对柳树和鸟鸣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第一句通过“去市无多地”,引导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感,给人以悠然自得的印象。接着通过“何人偏种柳”让人产生对往事的追忆,柳树作为离别的象征,引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随后“浩兴生孤桨”则展现了诗人对归途的思考,孤舟在水面上的形象,似乎暗示着他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念。这种情感在最后一句“宁欠我窥临”中得以升华,梁间的题咏诗句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过往岁月的缅怀,给人以无限的回味。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细腻,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去市无多地:离繁华市集不远,表明环境的宁静。
- 重游净客心:重回此地,内心感到宁静与舒畅。
- 何人偏种柳:对栽种柳树的人产生好奇,柳树象征思念。
- 今日屡鸣禽:今日听见鸟儿鸣叫,增添了生命的气息。
- 浩兴生孤桨:感受到兴致的升腾,像孤舟在水中行驶。
- 归情恋远岑:对归来的情感依恋着远方的山丘。
- 梁间满题咏:梁上满是诗句,表现出文人墨客的痕迹。
- 宁欠我窥临:希望自己能一窥这些诗句,带有渴望与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心情比作孤舟,形象生动。
- 拟人:鸟儿的鸣叫仿佛有情感,增添了生动感。
- 对仗:整首诗句对仗工整,增强了朗朗上口的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往事的追忆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情感的深邃。
意象分析:
- 柳:象征思念与离别,常用来抒发情感。
- 鸟鸣:代表自然的活力与生命的回响。
- 孤舟:象征孤独与思索,反映内心的情感世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去市无多地”是指: A. 离市集很远
B. 离市集不远
C. 市集的繁忙
D. 市集的宁静 -
“何人偏种柳”中的“偏”字意为: A. 偶然
B. 特意
C. 冷漠
D. 频繁 -
诗人通过“浩兴生孤桨”表达: A. 兴趣的消失
B. 兴趣的升腾
C. 舟的孤独
D. 归来的喜悦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张镃的诗更侧重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索,而王维则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两者都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张镃更多地流露出孤独与思念,而王维则显得宁静而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