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学士史秋初四首》

时间: 2025-01-19 21:37:10

何日刀头水石间,婆娑犹得一官闲。

杖藜早晚寻幽处,望断秋空不见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何日刀头水石间,婆娑犹得一官闲。
杖藜早晚寻幽处,望断秋空不见山。

白话文翻译:

什么时候我能在刀锋般的水石之间,悠闲地享受一官半职的清闲呢?
我手杖藜杖,早晚寻访那幽静之地,然而望断秋空,却再也看不见那座山了。

注释:

  • 刀头水石:比喻险恶的环境,刀头象征危险的边缘,水石则暗示艰难的生存状况。
  • 婆娑:形容轻松自在的样子。
  • 杖藜:用来行走的拐杖,藜是一种植物,象征着平凡与自然。
  • 幽处:指幽静的地方,常与隐逸、清静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 望断:目光遥远,尽头的意思。

典故解析:

  • 刀头水石:常用来形容艰难困苦的环境,诗人通过这一描绘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 秋空: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秋天常常引发人们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字承明,号灼然,宋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表现隐逸生活的理想与追求。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李弥逊追求隐逸生活的时期,反映了他对世俗官场的不满与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李弥逊的《次韵学士史秋初四首》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感人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世界的无奈。首句“何日刀头水石间”,以刀锋般的水石比喻生活的艰辛,暗示了诗人心中对未来清闲生活的期待。接下来的“婆娑犹得一官闲”,则展现了他在这种艰苦环境中仍然渴望安逸的心情。

在“杖藜早晚寻幽处”中,诗人用“杖藜”描绘出一种老态,暗示着他经历了许多的磨难,仍在探寻理想中的幽静之地。而最后一句“望断秋空不见山”则是一种无奈的感叹,表达了他在深秋时节,虽然努力追寻,却始终无法看到自己心中理想的山水。这种深沉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具有深厚的哲理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何日刀头水石间:诗人问何时能在艰难环境中找到安宁。
  2. 婆娑犹得一官闲: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中,依然希望拥有一份清闲的职位。
  3. 杖藜早晚寻幽处:手杖相伴,早晚游走于幽静的地方,表现了追求隐逸的决心。
  4. 望断秋空不见山:仰望秋天的天空,虽远望但却无觅理想的归宿,表达了失落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刀头水石”形象地比喻生活的艰辛。
  • 拟人:将“秋空”拟人化,表达情感的孤独。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展示了他在追求理想与应对现实之间的矛盾心理。

意象分析:

  • 刀头水石:象征生活的艰难与险恶。
  • 杖藜:隐喻诗人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追求。
  • 秋空: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用什么比喻来形容生活的艰辛?

    • A. 秋天
    • B. 刀头水石
    • C. 山水
    • D. 清风
  2. 诗中提到的“杖藜”象征什么?

    • A. 年轻
    • B. 追求
    • C. 隐逸生活
    • D. 官职
  3. 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兴奋
    • B. 安宁
    • C. 无奈
    • D. 愤怒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比较李弥逊的隐逸主题与王维的山水诗,李诗更显得孤独与无奈,而王维则在隐逸中寻求宁静与和谐。两者虽同为隐逸文学,却在情感表达上有显著差异。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古典文学理论与批评》
  • 《李弥逊诗集》
  • 《中国古代山水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