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入乌公府,受知三十秋。
水鱼承雅眷,风鹤记良筹。
一意人才进,平居国事忧。
丝桐宜束阁,谁似子期不。
白话文翻译:
自从进入乌公府,我在这里受到了三十年的知遇之恩。
水中的鱼接受了我的优雅眷顾,风中的鹤记得我出色的谋划。
我一心一意地为人才进取,平时却因国事而忧虑。
丝桐应该用来束缚阁楼,谁能像子期那样不离不弃?
注释:
字词注释:
- 乌公府:指的是权贵的府邸,可能暗指某位高官或权臣的家。
- 雅眷:高雅的眷顾,指得到了上层社会的欣赏和照顾。
- 鱼承雅眷:比喻受到欣赏的人。
- 风鹤:指在风中翱翔的鹤,象征自由与高远的志向。
- 子期:古代著名的琴师,代表忠诚与志趣相投的朋友。
典故解析:
- 子期不:子期与伯牙的传说,伯牙弹琴,子期能听懂,象征着知音难觅的友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生卒年不详),字文潜,号汝舟,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清新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关注社会时事与人情冷暖,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政治腐败,作者通过诗歌表达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同时也反映了个人的遭遇与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尤端明的深切怀念与敬重,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时局的忧虑。开篇以“自入乌公府,受知三十秋”引入,既回忆了自己在权贵之家获得的知遇之恩,又暗含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接着以“水鱼承雅眷,风鹤记良筹”描绘了诗人与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水中的鱼和风中的鹤,象征着人际间的情感联系,反映出作者对友谊的珍视和对志同道合之人的追忆。
在后面的描写中,诗人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相联系,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体现了他作为一个士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最后两句以“丝桐宜束阁,谁似子期不”结束,意指真正的知音难得,表达了对忠实朋友的渴望与追求。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生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自入乌公府:自从进入高官之家,暗示诗人曾有过高光的经历。
- 受知三十秋:在乌公府受到了长时间的知遇,反映了诗人与高官之间的关系。
- 水鱼承雅眷:用水中的鱼来比喻受到恩惠的人,体现了诗人对他人恩情的感激。
- 风鹤记良筹:鹤在风中高飞,记得良好的谋划,象征着理想与追求。
- 一意人才进:专心致志地为人才进取,表现出诗人的理想与抱负。
- 平居国事忧:普通生活中仍对国家事务感到忧虑,显示出诗人的责任感与忧国情怀。
- 丝桐宜束阁:丝桐本指琴,借用来表达对音乐与知音的向往。
- 谁似子期不:强调了知音难得,渴望找到可以理解自己的人。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鱼”和“风鹤”作为比喻,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对仗:全诗有较强的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个人的理想与社会责任展开,体现了诗人对知音的珍视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表达了深厚的情感与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乌公府:象征权力与地位。
- 水鱼:象征受到恩惠的人。
- 风鹤:象征自由与理想。
- 丝桐:象征音乐与知音的渴望。
- 子期:象征珍贵的友谊与理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自入乌公府”是什么意思?
A. 进入权贵之家
B. 进入学校
C. 进入寺庙 -
诗中提到的“子期”代表什么?
A. 忠诚的朋友
B. 一位皇帝
C. 一位诗人 -
“丝桐宜束阁”的意思是?
A. 用丝绳束缚阁楼
B. 指音乐的美好
C. 描述一种乐器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忧虑。
- 李白的《夜泊牛津》:表达对故乡和友人的怀念。
诗词对比:
- 李曾伯与白居易的友谊描写:两者都强调了友谊的重要性,但李曾伯更注重政治责任感,而白居易则倾向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李曾伯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