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丈观音》
时间: 2025-01-17 09:27: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五丈观音
作者: 董嗣杲 〔宋代〕
海国风涛拥万寻,此身何翅直千金。
涉波直现昂藏相,结屋还坚报施心。
圆得诸方传转智,幸存一半有观音。
阴廊谁立苔碑在,只载三朝法驾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海国的波涛汹涌,诗人感叹在如此波涛之中,自己如同没有翅膀的飞鸟,无法高飞。尽管如此,他仍然勇敢地涉水而行,心中坚定。诗中提到通过修行得到了智慧,幸好还有观音菩萨的庇护。在阴暗的走廊里,残留的苔藓碑铭提醒人们三朝的法驾曾经到来。
注释:
- 海国:指海洋国家,暗指生活在海边的人或地方。
- 万寻:形容波涛的高大,寻是古代长度单位,万寻即极高的程度。
- 翅:指翅膀,这里比喻飞翔的自由。
- 昂藏:形容气概昂扬、形态高大。
- 结屋:指建立住所,隐喻心灵的安定。
- 阴廊:指阴暗的走廊,代表历史的沉淀和岁月的无情。
- 苔碑:苔藓覆盖的碑,象征岁月的流逝与沉淀的历史。
- 法驾:指皇帝的车驾,代表着权威和地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董嗣杲(约920-982),字道元,号惭愧居士,宋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表现对佛教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个人心境的结合,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及对观音菩萨的信仰寄托。
诗歌鉴赏:
《五丈观音》通过描绘波涛汹涌的海洋景象,象征着人生旅途中的困难与挑战。开篇的“海国风涛拥万寻”便给人一种浩瀚与无畏的感觉,仿佛诗人正置身于大海之中,感受到自然的力量。随之而来的是一种无奈,诗人感叹“此身何翅直千金”,表明虽然人身处险境,却无能为力。
在后文中,诗人通过“涉波直现昂藏相”展现了他勇敢面对困难的决心,尽管生活充满波折,但他心中坚定,如同“结屋还坚报施心”,寓意着内心的安宁与信仰的坚定。
最后两联则引入了观音菩萨的形象,象征着智慧与慈悲。诗人感叹“幸存一半有观音”,表明信仰给了他勇气和力量。结尾提及的“苔碑”,则是一种历史的回顾,提醒人们即使权威和辉煌都会消逝,唯有智慧和信仰能超越时空,永存人心。整首诗充满了哲理与灵性,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佛教思想的敬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海国风涛拥万寻:描述了海洋的广阔与波涛的汹涌,暗含外在环境的威胁。
- 此身何翅直千金: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对自由的渴望。
- 涉波直现昂藏相:展现了诗人勇敢面对困难的决心,昂藏的形象象征着信心与勇气。
- 结屋还坚报施心:隐喻内心的安宁和坚定的信仰。
- 圆得诸方传转智:意指通过修行获得智慧,强调修行的重要性。
- 幸存一半有观音:表达对观音菩萨的感激,象征着信仰的庇护。
- 阴廊谁立苔碑在:引入历史的沉淀,提醒人们对过去的反思。
- 只载三朝法驾临:提到历史上的权威,强调权威最终都会逝去,唯有智慧长存。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身的无助比作没有翅膀的鸟,形象生动。
- 对仗:如“海国风涛”和“此身何翅”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象征:观音象征着慈悲与智慧,苔碑象征着历史的沧桑。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着信仰、勇气与智慧展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信仰的执着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涛:象征生活的挑战与不安。
- 翅:代表自由与追求。
- 观音:象征智慧、慈悲与庇护。
- 苔碑:象征历史的沉淀与人类的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观音”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智慧与慈悲
C) 权威
D) 战争 -
填空题:诗人通过“涉波直现昂藏相”来表达他面对困难时的____。
-
判断题:诗的最后一两句提到的“法驾”指的是普通百姓的生活。(对/错)
答案:
- B) 智慧与慈悲
- 决心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观音菩萨》:同样表达对观音的崇敬与信仰。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比较董嗣杲与李白在对自然与人生的描绘中,董嗣杲的作品更侧重于哲理与信仰,而李白则更强调个人情感与豪放的个性。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佛教文化与宋代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