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庐山归城赋四首
作者: 董嗣杲 〔宋代〕
绝壑松风泻瀑声,此身如寄画图清。
馀生结得东林社,三笑亭前看月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白庐山归城的情景。绝壁深渊中,松树的风声如同瀑布奔流而下,我的身心就像寄托在这幅清丽的画图中。希望余生能与东林社的友人交往,在三笑亭前一起欣赏明月的美景。
注释:
字词注释:
- 绝壑:深渊,指高耸的山谷。
- 松风:松树摇晃时发出的风声。
- 泻瀑声:像瀑布流下的声音。
- 如寄:似乎寄托。
- 画图清:形容风景如画,清丽而美好。
- 东林社:指东林社的文人雅士。
- 三笑亭:亭子的名字,寓意轻松愉快的氛围。
典故解析:
- 东林社:东林社是南宋时期的一个文人聚会团体,代表了士人之间的友谊与文学交流。
- 三笑亭:与友人相聚、畅谈的地方,象征着闲适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嗣杲,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末年,因其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其诗风清新自然,常流露出对生活的哲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董嗣杲游历白庐山归城后所作,反映了他在大自然中的感悟和对友人聚会的向往。宋代是一个士人文化繁荣的时代,诗人常通过山水抒发情感,表达志趣。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简洁而有力,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受。开篇“绝壑松风泻瀑声”描绘了山谷中的幽静与自然的力量,给人以强烈的视觉与听觉冲击,仿佛置身于松林之中,感受到风声如瀑的震撼。接下来的“此身如寄画图清”则以“寄”字传达了诗人对身世的感慨,似乎在表达一种对自然的向往与归属感。最后两句“馀生结得东林社,三笑亭前看月明”则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渴望与友人共享宁静的时光,体现了浓厚的人情味与友谊。
整首诗意境清新,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际关系的珍视,展现了诗人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绝壑松风泻瀑声:描写了山谷中松树摇曳的声音,犹如瀑布倾泻,生动且富有层次感。
- 此身如寄画图清:表达了身心仿佛被寄托在这幅美丽的山水画中,突显出诗人对自然的陶醉。
- 馀生结得东林社: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期待,期望能与志趣相投的朋友相聚。
- 三笑亭前看月明:展现了诗人对简单幸福生活的向往,三笑亭成为友谊与欢聚的象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相结合,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通过音节的对称与意境的呼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友谊的珍视与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反映了诗人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风:象征宁静、清新,传达自然的力量。
- 瀑声:象征动态与生命的力量。
- 月明:象征光明、希望和团聚的美好时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绝壑”的意思是? a) 深渊
b) 高山
c) 平地 -
“三笑亭”代表了什么? a) 快乐的聚会
b) 书房
c) 办公室 -
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期待是什么? a) 孤独生活
b) 与友人共享宁静时光
c) 追求名利
答案:
- a) 深渊
- a) 快乐的聚会
- b) 与友人共享宁静时光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山水之美,抒发对自然的热爱,但更注重孤独的思考与内心的宁静。
- 李白《月下独酌》:强调个人情感的表达,通过月亮与酒的结合,展现了豪放的个性。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汉唐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