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杜如箎》
时间: 2025-01-01 17:51: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答杜如箎
冯时行〔宋代〕
迂疏百试百无长,身世从教堕渺茫。
老得云山真不恶,拙凭草树更深藏。
三杯且共逢迎酒,一瓣谁薰知见香。
便肯经年系舟楫,如君惠好实难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友谊的珍视。诗中提到,虽然自己经历了许多挫折,人生也显得渺小无常,但在大自然的云山之间,老去并不算糟糕,反而能更深入地与自然相融。诗人希望与友人一起饮酒共欢,同时感慨谁能真正体会到一瓣花香的美妙。最后,诗人表示愿意在岁月里与友人共度时光,铭记朋友的好意,这种情感是难以忘怀的。
注释:
- 迂疏:指的是思路或行为的迂回和笨拙。
- 百试百无长:形容多次尝试却没有长久的成功。
- 渺茫:形容人生无常,前景模糊。
- 老得云山:指年纪渐长,能在自然中体会到深邃的美。
- 拙凭草树:说自己笨拙地依靠自然的草木。
- 逢迎酒:指迎合他人的酒席。
- 一瓣谁薰知见香:比喻能真正感知花香的人少。
- 惠好:指朋友的恩惠与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冯时行(1040-1116),字子孟,号稳庵,南宋时期的诗人,曾任职于朝廷,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冯时行晚年,借对友人杜如箎的回复,表达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友谊的珍视。在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诗人以自然为依托,寻找内心的宁静和朋友间的温情。
诗歌鉴赏:
这首《答杜如箎》体现了冯时行的诗歌风格,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诗的开篇“迂疏百试百无长”,直接表露出诗人对人生曲折的感慨,似乎在诉说着自己多次尝试却未能成功的无奈。然而,随着诗歌的深入,情感逐渐转向积极,表达了老去并不糟糕,反而在云山之间能找到自我,享受自然的宁静与深邃。诗人以“草树”作为隐喻,象征着他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逃避。
诗中“便肯经年系舟楫,如君惠好实难忘”,更是将友谊与岁月相结合,表达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珍惜。诗的结尾用“舟楫”作比,暗示着人生的航程,朋友之间的情谊就像是指引方向的舵,难以忘怀。整首诗在思考人生的同时,也传达出对友谊的珍视,展现了一种淡然、温情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表达了诗人多次尝试却无所成就的无奈。
- 第二句中“身世”的“堕渺茫”体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 第三句提到“老得云山”,说明在自然中找到的宁静。
- 第四句“拙凭草树”传达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 第五、六句则通过饮酒来体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情感。
- 最后两句强调了友谊的珍贵与难忘。
修辞手法:
- 比喻:“老得云山”比喻老去后对自然的理解和亲近。
- 拟人:将自然与自我情感结合,表达内心世界。
- 对仗:“三杯且共逢迎酒,一瓣谁薰知见香”,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与对友谊的珍视,表现出一种淡然与温情的生活态度,强调在友谊和大自然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山: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深邃。
- 草树:代表简单质朴的生活方式。
- 酒:象征着友谊和欢聚。
- 香:隐喻友谊的美好和难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通过什么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 a) 通过酒
b) 通过自然
c) 通过友谊
答案:b) 通过自然 -
“便肯经年系舟楫”中的“舟楫”比喻什么? a) 生活的方向
b) 友谊的航行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a) 生活的方向 -
诗中提到的“逢迎酒”指的是什么? a) 友情的象征
b) 社交的工具
c) 愉快的饮品
答案:b) 社交的工具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津》白居易
诗词对比:
- 比较冯时行与李白的作品,尽管风格不同,但都在诗中表现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
- 冯时行更倾向于亲切、温情的表达,而李白则常带有豪放与壮志。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冯时行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