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鸡栖木》
时间: 2025-01-17 09:36: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斩鸡栖木》
作者:冯时行
舍南开小圃,土平如沃肥。
去年种桃李,今年花离离。
畦丁不解除事,其傍树鸡栖。
雨润枝柯繁,风吹花叶披。
颇乘风雨力,似欲桃李欺。
桃李不自持,向人颜色低。
客从何方来,指呼厉色辞。
谓我同薰莸,蒙昏其在兹。
草木区以别,其犹异妍媸。
再拜谢客意,黾勉事剪夷。
桃李佳气浮,欣欣如有知。
老夫意犹恶,有悔不可追。
大哉天地宽,含覆万汇滋。
美恶讵可齐,俱受一元施。
援毫书其事,用贬小己私。
白话文翻译
在我家南边的小园子里,泥土平整得像肥沃的土地。去年种下的桃树和李树,今年开满了花朵。田畦旁边的杂草没有清除,树下却有鸡在栖息。雨水滋润着枝叶繁茂,风吹得花瓣纷飞。风雨的力量似乎想要欺负桃李,桃李却显得不自持,面向人时总是低下头。客人从何处而来,指责我言辞严厉。他说我与薰莸同处,蒙昧无知。草木虽有区分,然而皆有各自的美丑。我再三拜谢客人之意,努力去修剪杂草。桃李的美好气息弥漫,欣欣向荣如同有灵性。我这老头子心里仍然觉得不满,有些事情是无法追悔的。天地是如此宽广,包容了万物滋生。美与恶怎么能够平齐,都是接受同样的自然法则。我提笔书写这些事情,用以谦抑自己的私心。
注释
- 舍南:指的是作者家舍的南边。
- 小圃:小园子,指小型的种植园地。
- 沃肥:肥沃的土地,土壤非常适合植物生长。
- 离离:形容花朵盛开、繁茂的样子。
- 畦丁:田畦的边缘,指田地的四周。
- 鸡栖:鸡在树上栖息,形象地描绘出自然景象。
- 颇乘风雨力:似乎在借助风雨的力量。
- 客:指来访的朋友或客人。
- 薰莸:薰草与莸草,象征美与丑的对比。
- 黾勉:努力,奋发向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冯时行,字子渊,号潜溪,宋代诗人。出身于官宦之家,早年游历四方,后任职于朝廷,性格洒脱,诗风清新。
创作背景:诗歌写于作者生活的时期,表现了其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世事的思考。通过描绘桃李的生长与繁盛,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反思。
诗歌鉴赏
冯时行的《斩鸡栖木》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诗。诗中通过对小园景象的细腻描绘,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首联写园子里的桃李盛开,展现了自然界的繁华;接着描述杂草未除,鸡栖树下,展现了自然的随意与安宁。
在描绘风雨的影响时,作者表现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仿佛这风雨在挑战桃李的盛开。桃李的虚弱与低头,象征着在外界压力下的脆弱与无奈。客人的到来,为诗增添了一层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客人对作者的质疑让其感到不满,反映了对外界评价的敏感。
最后,作者以对天地的感慨收尾,强调了美与恶的相对性,暗示着人应当谦卑与自省。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人性、外在与内心的对比,展现了深刻的哲理思考和艺术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舍南开小圃:描述了环境,设置了诗的背景。
- 土平如沃肥:形容土地的肥沃,预示着丰收的希望。
- 去年种桃李,今年花离离:时间的推移与自然的规律相结合,体现了生命的轮回。
- 畦丁不解除事:暗示生活中难免有杂事,而自然的生长仍然存在。
- 雨润枝柯繁: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出春雨带来的生机。
- 颇乘风雨力:意象丰富,展现出自然的力量。
- 桃李不自持,向人颜色低:表现出桃李的谦卑与脆弱。
- 客从何方来,指呼厉色辞:引入客人,增添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 草木区以别,其犹异妍媸:强调美与丑的相对性,揭示自然的多样性。
- 再拜谢客意:体现出作者对客人关心的感激。
- 桃李佳气浮,欣欣如有知:表现出自然的活力与生机。
- 老夫意犹恶,有悔不可追:体现出作者对过往的反思与无奈。
- 大哉天地宽:宇宙的宽广与包容,给人以哲理的启迪。
- 援毫书其事:作者自述写作的初衷,表达谦卑之心。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桃李象征人情世故的复杂性。
- 拟人:桃李似乎有情感,彰显自然的灵性。
- 对仗:诗句工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抒发,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个体与外界的关系,表现出生命的脆弱与自然的伟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李:象征青春、美好与希望。
- 鸡栖:象征简单、自然的生活状态。
- 风雨:象征外部压力与挑战。
- 草木:象征生命的多样性与自然的法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桃李”象征着什么?
- A. 美好与希望
- B. 失败与遗憾
- C. 暴风雨
-
“雨润枝柯繁”中的“润”字可以理解为:
- A. 干燥
- B. 滋润
- C. 磨灭
-
诗中客人的角色代表了什么?
- A. 对自然的赞美
- B. 对作者的批评与指责
- C. 对生活的享受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冯时行的《斩鸡栖木》与杜甫的《春望》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但冯时行更侧重于对日常生活的细腻观察,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出对国家与社会的忧虑。两者在意象运用与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生活境遇与思考深度。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冯时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