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旧书有感》
时间: 2025-01-17 08:32: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读旧书有感
作者: 董嗣杲 〔宋代〕
生发未燥时,朝晚将书劬。
意可掇高科,措世跻唐虞。
安知齿年壮,为计堕拙迂。
依人游四方,骨骼甚鹤臞。
孤坐苦病婴,浪走遭时拘。
哀哉踸踔踪,谁念嵇绍孤。
傍新谩利口,温故真良图。
信归简编香,字字不我诬。
饥食托饭钵,渴饮藉水盂。
聊以适吾天,贫富斯何殊。
恃书志愈坚,亟返南山隅。
归途休云遥,长宵梦西湖。
白话文翻译
在生发尚未干燥的时候,早晚都要努力阅读书籍。
我的思想可以高远,力求登上唐虞那样的时代。
谁能知道年轻时的我,为了谋生而堕入无用的困境。
依赖他人游历四方,身体却如鹤般瘦弱。
孤独坐着,忍受着病痛的折磨,随意游荡却遭遇时势的羁绊。
哀伤啊,我的足迹在踌躇中徘徊,谁来关心我这个孤独的学者。
在新事物的旁边,口头上贪图利益,但温故而知新才是真正的良策。
我信赖那些简编的书籍,字字句句都不会欺骗我。
饥饿时用饭钵托食,口渴时用水盂饮水。
聊以安适我的心境,贫富又有什么区别。
依靠书籍,我的志向愈发坚定,急切地想返回南山的隐居之地。
归途的旅程虽远,却在长夜里梦见西湖的美景。
注释
字词注释
- 生发:植物的生长,指事物的开始。
- 齿年壮:年纪尚年轻。
- 鹤臞:形容身材瘦弱。
- 嵇绍:指嵇康之子,象征孤独的学者。
- 温故而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
典故解析
- 唐虞:指中国古代的理想政治,代表着盛世。
- 嵇康:三国时期的著名文人,因其孤高的个性和抱负而被后世敬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嗣杲,宋代诗人,少有名声,后世对其作品多有研究。他以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对古典文化的深厚造诣而受到推崇。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作者对旧书的感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学问的追求,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知识与个人修养的重视。
诗歌鉴赏
《读旧书有感》是一首通过对旧书的阅读体验,反映作者对人生、知识与世事的深刻思考之作。诗中,董嗣杲以平易近人的语言,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反思。他在诗中提到“安知齿年壮”,体现了年轻时的无知与彷徨,以及在社会中奔波的苦楚。通过提及“依人游四方”,他揭示了人在世俗生活中的无奈,反映出一种对自由和理想的渴望。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则转向对书籍的依赖和信任,认为书籍是他坚守理想的力量。通过“饥食托饭钵,渴饮藉水盂”,董嗣杲表达了即使身处困境,仍然能够通过知识找到心灵的寄托。最后,他渴望回归南山,寓意着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当下社会的逃避,显示出一种孤独的哲学思考。
整首诗结构松散却情感真挚,既有对古代文化的追忆,也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是对人生与知识关系的深刻反思,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生发未燥时,朝晚将书劬:在生命尚未干枯的时候,早晚都要努力读书,表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 意可掇高科,措世跻唐虞:有志向追求高远,想要登上理想的境界。
- 安知齿年壮,为计堕拙迂:年轻时难以知晓,因谋生而陷入拙劣的境地。
- 依人游四方,骨骼甚鹤臞:依赖他人四处游荡,身体却非常瘦弱。
- 孤坐苦病婴,浪走遭时拘:独自坐着忍受病痛,胡乱游荡却被世事所拘束。
- 哀哉踸踔踪,谁念嵇绍孤:感叹自己孤独的足迹,谁会关心像嵇绍一样孤独的人呢。
- 傍新谩利口,温故真良图:在新事物旁边贪图利益,然而温习旧书才是真正的良策。
- 信归简编香,字字不我诬:相信简编的书籍,每个字都不会欺骗人。
- 饥食托饭钵,渴饮藉水盂:饥饿时用饭钵托食,口渴时用水盂饮水,表明了生活的简朴。
- 聊以适吾天,贫富斯何殊:仅用此来适应自己的心境,贫富又有什么分别呢。
- 恃书志愈坚,亟返南山隅:依靠书籍,志向更为坚定,急切想回到南山的隐居之地。
- 归途休云遥,长宵梦西湖:归途虽远,但在长夜中梦见西湖的美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知识比作粮食和水,强调其对于生活的重要性。
- 对仗:诗句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作者在困境中对书籍的依赖以及对世俗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书籍:象征知识与智慧,是作者心灵的寄托。
- 南山:象征隐逸的理想生活,代表作者对自由与宁静的向往。
- 西湖:象征美好与和谐的生活愿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唐虞”指的是: A. 个人的理想境界
B. 古代的盛世
C. 一种书籍 -
作者对书籍的态度是: A. 不屑一顾
B. 仰慕和依赖
C. 认为无用 -
“饥食托饭钵”的意思是: A. 吃饭时需要帮助
B. 饥饿时用饭钵来托食
C. 吃饭很麻烦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感相似。
- 《归园田居》陶渊明:同样表现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董嗣杲的《读旧书有感》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在主题上都有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董嗣杲侧重于知识与世事的关系,而陶渊明则更强调自然与个人内心的和谐。两者的风格均体现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与对理想状态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文化与文学史》
- 《陶渊明与隐逸文化》
以上为《读旧书有感》的详细解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情感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