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和沈辽赠南华诗》

时间: 2024-09-19 21:13:44

善哉彼上人,了知明镜台。

欢然不我厌,肯致远公材。

莞尔无心云,胡为出岫来。

一堂安寂灭,卒岁扃苍苔。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善哉彼上人,了知明镜台。
欢然不我厌,肯致远公材。
莞尔无心云,胡为出岫来。
一堂安寂灭,卒岁扃苍苔。

白话文翻译:

好啊,那位高人,对万象了如指掌,如同明镜一般。
他愉快地不厌弃我,愿意将远大的才华施展。
他微笑着不带心思,何必从山中出来呢?
一室的宁静已然消散,整年都锁住了青苔。

注释:

  • 上人:指高人、贤者。
  • 明镜台:比喻明晰的智慧。
  • 欢然:愉快地,快乐地。
  • 致远公材:施展才华、远大的志向。
  • 莞尔:微笑。
  • 出岫:从山中出来。
  • 安寂灭:安静而消失的状态。
  • 卒岁:整年。
  • 扃苍苔:锁住青苔,意指长时间不变,生机全无。

典故解析:

“明镜”象征智慧与清晰的判断,历史上常用来形容贤者的聪慧和见识。“苍苔”则常用来形容荒凉、无生气的环境,这里用来反映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他的诗词兼具豪放与细腻,风格多样,语言清新自然。苏轼在政治上经历了多次沉浮,因而其作品常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深刻的社会观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时期,面对人生的起伏与困境,他通过诗歌表达对高人智慧的向往和自己处境的反思,展现了他超然物外的心境。

诗歌鉴赏:

《追和沈辽赠南华诗》是一首透过对高人的赞美,表达诗人心中对智慧与宁静的渴望。诗中通过“明镜台”的意象,塑造出一种清澈明亮的智慧形象,似乎在暗示诗人对人生深刻的思考与观察。而“欢然不我厌”则显示出一种对友谊的珍视与对高人宽容态度的感激。他不厌弃我,愿意施展才华,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高人情谊的追求。接着,诗人以“莞尔无心云”来描绘高人行事的不拘一格,显示出一种超然的境界,似乎对世俗的纷扰毫不在意。最后,诗人通过“一堂安寂灭,卒岁扃苍苔”表达了对静谧生活的向往,反映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无奈。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层层递进,表现出对智慧与宁静的探求,情感真挚而深沉,体现了苏轼在逆境中的豁达与洒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善哉彼上人,了知明镜台:赞美那位高人,智慧如明镜般透彻。
  2. 欢然不我厌,肯致远公材:他愿意与我交往,欣赏我的才华。
  3. 莞尔无心云,胡为出岫来:他微笑着,无心地为何从山中出来?
  4. 一堂安寂灭,卒岁扃苍苔:一室的宁静如同消失,整年被锁住的青苔。

修辞手法

  • 明喻:将智慧比作“明镜”,形象生动。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现象如青苔赋予情感,使之更具灵动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高人智慧的描写,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对智慧的向往,以及对宁静生活的渴求,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明镜:象征清晰的智慧与真理。
  2. 高人:代表超凡脱俗的人物。
  3. 苍苔:象征荒凉和时间的流逝。

这些意象不仅在字面上具有意义,亦在文化层面上引发人们对人生、智慧与时间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明镜”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友谊
    B. 智慧
    C. 时间
    D. 自然

  2. 诗中提到的“高人”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忧伤
    B. 愤怒
    C. 向往与欣赏
    D. 疲惫

  3. “卒岁扃苍苔”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年龄增长
    B. 时间的流逝与无生气的生活
    C. 个人才华的低落
    D. 与友人的离别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杜甫《登高》
  2.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苏轼的诗歌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观察,与李白的豪放和杜甫的沉郁形成鲜明对比。李白的《将进酒》展现了豪情壮志,而杜甫的《春望》则体现了对国事的忧虑,三者各有千秋,反映出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

参考资料:

  1. 《苏轼全集》
  2. 《宋诗鉴赏辞典》
  3.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