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孙同年卞山龙洞祷晴》
时间: 2025-01-19 17:55: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孙同年卞山龙洞祷晴
苏轼〔宋代〕
吴兴连月雨,釜甑生鱼蛙。
往问卞山龙,曷不安厥家。
梯空上巉绝,俯视惊谽谺。
神井涌云盖,阴崖垂藓花。
交流百道泉,赴谷走群蛇。
不知落何处,隐隐如缫车。
我来叩石户,飞鼠翻白鸦。
寄语洞中龙,睡味岂不嘉。
雨师少弭节,雷师亦停挝。
积水得反壑,稻苗出泥沙。
农夫免菜色,龙亦饱豚豭。
看君拥黄紬,高卧放晚衙。
白话文翻译
吴兴地区连续下了一个月的雨,锅里和蒸锅里都长满了鱼和蛙。我去问卞山的龙,为什么不安于它自己的家。梯子直通空中,山崖险峻,我俯视着惊险的溪流。神井涌出云雾,阴暗的崖壁上垂挂着青苔的花朵。泉水交汇,奔向山谷,像群蛇一样游动。我不知道它们流向何处,隐约像缫车在转动。我来敲击石门,飞鼠翻飞,白鸦在空中飞舞。我想向洞中的龙寄语,沉睡的滋味岂不是美好。雨神应该少一些节制,雷神也该停止击打。积水回流入沟壑,稻苗从泥沙中冒出。农夫得以减轻菜色,龙也吃饱了肥猪。看你披着黄绸,悠闲地躺在晚间的官衙。
注释
- 吴兴:古地名,今浙江省湖州市一带。
- 釜甑:锅和蒸锅,形容雨水丰沛,水多得像在锅中生长。
- 曷不安厥家:何以不安于自己的家。
- 巉绝:高耸陡峭。
- 谺:溪流或山间的水声。
- 缫车:缫丝的工具,隐喻细微的声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及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细腻,作品富有哲理与情感。苏轼在政治上多次遭遇挫折,一生经历了多次贬谪,导致其作品中常蕴含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吴兴,正值连绵阴雨时节,诗人借用对龙的祷告表达对天气的渴望和农民生计的关切。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反映出对天时的祈求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和孙同年卞山龙洞祷晴》是一首情景交融、意象丰富的诗作。开篇以“吴兴连月雨”引入,描绘了连绵阴雨的景象,给人一种压抑、沉闷的感觉。诗人用“釜甑生鱼蛙”生动形象地展现出雨水泛滥的情景,生动传达了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生产生的影响。
在描述卞山龙时,诗人提出“曷不安厥家”,既是对龙的询问,也是对自然现象的反思,表现出对自然神灵的敬畏与渴望。接着,通过“梯空上巉绝,俯视惊谺谺”等句,展现了诗人行走在高山之上,俯瞰溪流的壮丽景象,体现出一种与自然对话的情感。
诗中还提到“寄语洞中龙”,意在传达诗人希望龙能够作出回应,改变天气,让农田得以滋润。最后,诗人以“看君拥黄紬,高卧放晚衙”结束,展现出一种从容自得的生活态度,反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和人类命运的思考,体现了苏轼的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吴兴连月雨,釜甑生鱼蛙:描述连续阴雨的天气,雨水泛滥,生物繁盛。
- 往问卞山龙,曷不安厥家:提出对自然神灵的询问,渴望龙能安居并带来晴天。
- 梯空上巉绝,俯视惊谺谺:描绘高山景象,展现出诗人面对大自然的敬畏。
- 神井涌云盖,阴崖垂藓花:展现神秘的自然景观,营造出梦幻的氛围。
- 交流百道泉,赴谷走群蛇:描绘泉水流动,生动体现出自然的活力。
- 不知落何处,隐隐如缫车:形容水流的去向未知,隐喻事物的变化难以捉摸。
- 我来叩石户,飞鼠翻白鸦:表现诗人对自然的探索与灵动。
- 寄语洞中龙,睡味岂不嘉:表达希望龙能觉醒,带来美好的天气。
- 雨师少弭节,雷师亦停挝:渴望雨神、雷神能减少干扰,让自然恢复宁静。
- 积水得反壑,稻苗出泥沙:描绘雨水的归宿,农田开始恢复生机。
- 农夫免菜色,龙亦饱豚豭:表现农民的丰收与龙的满足,寓意和谐。
- 看君拥黄紬,高卧放晚衙:以轻松的结尾,展现诗人对生活的悠然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龙与自然现象相联系,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人的情感,使其富有生气。
- 对仗:如“积水得反壑,稻苗出泥沙”,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自然天气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神灵的敬畏,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龙:象征自然力量,代表人们对天气的渴望和尊重。
- 雨:象征生命的滋润与丰饶,但也可能带来灾害。
- 山水:代表自然的壮丽与神秘,传达一种人与自然的深刻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吴兴”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浙江省
- B. 江苏省
- C. 安徽省
-
“梯空上巉绝”描绘的是什么样的景象?
- A. 平坦的田野
- B. 陡峭的山崖
- C. 流动的河流
-
诗中提到的“龙”象征着什么?
- A. 人类智慧
- B. 自然力量
- C. 幸福生活
答案
- A. 浙江省
- B. 陡峭的山崖
- B. 自然力量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描绘壮丽自然,思考人生。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描绘自然与人情的交融。
诗词对比:
- 《和孙同年卞山龙洞祷晴》与《春江花月夜》:两首诗都描绘自然景象,但前者更关注人对自然的祈求与敬畏,而后者则更多地表现人情与自然的和谐美。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文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