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早朝》

时间: 2025-01-01 16:23:14

十载江湖今又归,朝鸡不许夙兴迟。

每闻扑鹿初鸣处,正是䰒松好睡时。

病眼生憎红蜡烛,晓光未到碧桃枝。

谁能马上追前梦,坐待金门放玉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寒早朝
作者:杨万里 〔宋代〕

十载江湖今又归,
朝鸡不许夙兴迟。
每闻扑鹿初鸣处,
正是䰒松好睡时。
病眼生憎红蜡烛,
晓光未到碧桃枝。
谁能马上追前梦,
坐待金门放玉。

白话文翻译

经过十年的江湖漂泊,我如今又回到故乡。清晨的鸡鸣声不让我早起。每当听到扑鹿的初鸣,那正是我在松树下美梦正酣的时候。因眼病,我对红蜡烛产生了厌恶,晓光还未照耀到碧桃的枝头。谁能在马上追逐前方的梦呢?我只能静待金门打开,迎接美好的机遇。

注释

字词注释

  • 十载:十年
  • 夙兴迟:早起时迟到
  • 扑鹿:扑打鹿鸣,指猎人放猎犬去追逐鹿
  • 䰒松:一种松树,意指安静的地方
  • 病眼:眼睛有病,视力差
  • 红蜡烛:红色蜡烛,象征光明与希望
  • 金门:象征高官显贵、富贵荣华的地方
  • 放玉:放出美玉,意指迎接好运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到的“金门”象征着高官和荣华富贵,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理想和追求的向往。同时,诗中“扑鹿初鸣”可能借用猎鹿的隐喻,表达对追逐梦想和机会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宗子,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景交融著称,尤其以写景见长。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杨万里归乡之际,经历了十年的江湖生活,他的乡愁与对家乡的思念交织在一起,反映出无尽的思念和对故土的深情。

诗歌鉴赏

《春寒早朝》是一首描绘清晨景象的诗,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故乡的思念。诗人通过对早晨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生活节奏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求。开头两句“十载江湖今又归,朝鸡不许夙兴迟”,勾勒出诗人漂泊十年后回到故乡的情景,清晨的鸡鸣声使他难以早起,这种无奈反映出他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

接下来的“每闻扑鹿初鸣处,正是䰒松好睡时”,诗人将扑鹿的场景与自己在松树下的美梦相对比,展现出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随着“病眼生憎红蜡烛”,诗人流露出对红蜡烛的厌恶,暗示了他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及病痛的折磨。最后两句“谁能马上追前梦,坐待金门放玉”,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无奈,追逐梦想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力感形成鲜明对比。

整首诗通过清新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杨万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折射出他对理想和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十载江湖今又归:经过十年漂泊,诗人终于回到故乡,表现出一份归属感。
  • 朝鸡不许夙兴迟:清晨的鸡鸣声,令他无法早起,反映出对早起的无奈。
  • 每闻扑鹿初鸣处:每当听到扑鹿的声音,暗示诗人对追逐梦想的渴望。
  • 正是䰒松好睡时:在松树下的美梦中,表现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病眼生憎红蜡烛:因眼疾而对红蜡烛感到厌恶,象征对现实的无奈。
  • 晓光未到碧桃枝:清晨的光线尚未照耀到桃树,暗示着希望尚未到来。
  • 谁能马上追前梦:感叹追逐梦想的艰难。
  • 坐待金门放玉:静待美好机会的来临,表达出对未来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朝鸡不许夙兴迟”,将鸡鸣比作一种约束,体现出生活的束缚。
  • 拟人:如“晓光未到碧桃枝”,赋予光线以人性,强化了意象的生动。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对仗工整,使诗歌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于归乡的向往与现实生活的无奈,以及对理想与梦想的追求,展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湖:象征漂泊与人生的艰辛。
  • 鸡鸣:象征清晨和生活的开始。
  • 扑鹿:象征对梦想的追逐与渴望。
  • 松树:象征宁静与安逸的生活。
  • 红蜡烛:象征光明与希望,但又与病痛相对立。
  • 碧桃:象征美好未来与希望。
  • 金门:象征机会与财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杨万里是哪一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2. 诗中提到的“朝鸡不许夙兴迟”中,意指什么?
    A. 早起
    B. 夜晚
    C. 归乡
    D. 追梦

  3. “病眼生憎红蜡烛”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受?
    A. 厌倦
    B. 喜欢
    C. 渴望
    D. 忍耐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春寒早朝》有相似之处。
  • 《泊船瓜洲》(王安石):描绘归乡情怀,反映出对故土的深情。

诗词对比
与杨万里的《春寒早朝》相比,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李白的情感更加直接而浓烈,而杨万里的诗则通过细腻的意象和哲理的思考,展现出一种更为深沉的情感。两者虽然主题相似,但风格却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