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热二首》

时间: 2025-01-17 10:43:34

年年极暑与秋期,日日秋阳在暮时。

我自愁吟无意思,蝉声移近入檐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热二首
作者:杨万里

年年极暑与秋期,
日日秋阳在暮时。
我自愁吟无意思,
蝉声移近入檐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每年酷暑与秋季交替的时节,依然感受到秋阳的炙热,尤其是在黄昏时分。他感到忧愁,心中无意吟唱,而蝉鸣声却逐渐靠近,传入屋檐的枝头。

注释:

  • 年年:每年。
  • 极暑:极端的炎热。
  • 秋期:秋季的时节。
  • 日日:每天,逐日。
  • 秋阳:秋天的阳光。
  • 暮时:傍晚时分。
  • 自愁吟:自己感到忧愁而吟唱。
  • 无意思:没有心情。
  • 蝉声:蝉的鸣叫声。
  • 移近:逐渐靠近。
  • 入檐枝:传入屋檐的树枝。

典故解析:

这首诗直接描绘了秋天的环境,结合了蝉声的意象,表现出秋季的热烈与诗人内心的忧愁。蝉在古典诗词中常象征着孤独与时间的流逝,而秋天则是生命逐渐衰退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亭,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和书法家。其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常常融入个人的情感体验。

创作背景:

《秋热二首》创作于杨万里晚年,正值南宋气候变化,展现了诗人对季节变迁的敏感和思考。对于酷暑的厌倦和对秋天的期待,表现了他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秋热二首》以清新自然的语言,精准地描绘了秋季的炎热与蝉鸣。诗中“年年极暑与秋期”的开头,便暗示了季节变化的无情与常态,给人一种年复一年的沉重感。而“日日秋阳在暮时”则通过时光的推进,展现出秋天的日落,带来一丝温暖与忧伤的对比。诗人自言“我自愁吟无意思”,透露出内心的孤独与对生活的无奈,似乎对秋季的到来感到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哀。最末一句“蝉声移近入檐枝”,通过蝉声的描写,将自然与人心相连,蝉鸣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给人以深思。

整首诗通过简单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将诗人的忧愁与秋季的热烈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他对生命、时间和季节变迁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年年极暑与秋期:每年夏季的酷热与秋季的到来交替。
  2. 日日秋阳在暮时:每天都能感觉到秋天的阳光在傍晚时分依然热烈。
  3. 我自愁吟无意思:我自己感到忧愁,心中却没有吟唱的兴致。
  4. 蝉声移近入檐枝:蝉的鸣叫声逐渐靠近,传入屋檐的树枝。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之间存在对仗的关系,如“极暑”与“秋期”、“日日”与“暮时”等。
  • 拟人:蝉声似乎在主动靠近,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象征:蝉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感慨与对生命流逝的忧愁,传达出一种对自然的敏感和对人生无常的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秋阳:象征着秋季的温暖与萧瑟。
  2. 蝉声:象征着孤独、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3. 檐枝:屋檐的树枝,代表家的温暖与自然的结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秋阳”在什么时刻出现? A. 早晨
    B. 中午
    C. 傍晚
    D. 深夜

  2. 填空题:诗人对蝉声的描述是“蝉声移近入__”。

  3.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秋季的热烈期待。 (对/错)

答案:

  1. C
  2. 檐枝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李白《月夜忆舍弟》:同样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更多的是对亲情的思念,情感较为浓烈。
  • 杜甫《春望》:与杨万里的秋热相比,春望中体现了国破家亡的悲痛,情感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杨万里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