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未上元後,永州夜饮赵敦礼竹亭闻蛙醉吟》
时间: 2025-01-01 13:28: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癸未上元後,永州夜饮赵敦礼竹亭闻蛙醉吟
作者: 杨万里
茅亭夜集俯万竹,
初月未光让高烛。
主人酒令来无穷,
恍然堕我醉乡中。
草间蛙声忽三两,
似笑吾人悭酒量。
只作蛙听故自佳,
何须更作鼓吹想。
尚忆同登万石亭,
倚栏垂手望寒青。
只今真到寒青里,
吾人不饮竹不喜。
白话文翻译:
在茅草亭子里夜聚,俯瞰着万竹林,
初升的月光还未照亮,就让高烛来取代。
主人不停地出酒令,
我恍惚间仿佛掉进了醉人的乡间。
草丛中偶尔传来几声蛙鸣,
似乎在笑我酒量太少。
只当蛙声已经很美,
何必再去想要鼓吹的乐器呢?
我仍记得当初一起登上万石亭,
倚栏垂手望着那片寒青。
如今我真的到了寒青之中,
却发现我不喝酒就不再喜欢竹子了。
注释:
- 茅亭:用茅草搭建的小亭子。
- 初月:刚刚升起的月亮。
- 酒令:喝酒时的游戏或规定。
- 蛙声:青蛙的叫声。
- 寒青:指夜晚的青色,象征着宁静和冷清。
- 万石亭:指一处高处的亭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公元1127年-1206年),字廷秀,自号阮亭,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因其作品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他的诗歌往往融入自然景观,反映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癸未年(公元1173年)元宵节后,诗人与朋友在竹亭聚会,饮酒吟诗。诗中表现出他对酒的喜爱与对生活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夜饮”作为主要场景,展现了诗人在与朋友聚会时的愉悦心情。开头的“茅亭夜集俯万竹”描绘出一个静谧而优雅的环境,诗人在此处不仅能够欣赏到自然的美,同时也感受到友情的温暖。随着诗的深入,诗人从欢愉的氛围中恍惚间感受到醉意,仿佛置身于一个更为自由的境界。
诗中的蛙声仿佛在嘲笑诗人的酒量,反映了诗人对自我认识的自嘲与幽默。蛙声的存在使得夜晚的聚会更添趣味,而诗人则认为“蛙听故自佳”,既是对蛙声的欣赏,也体现了一种对简单快乐的满足感。最后,诗人回忆起与友人一同登高望远的情景,表现出一种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感慨。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杨万里特有的清新风格,歌词中既有对饮酒的陶醉,也有对自然和友谊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茅亭夜集俯万竹:在茅草亭子里聚会,俯瞰着万竹林,描绘出夜晚的聚会环境。
- 初月未光让高烛:初升的月亮尚未照亮,烛光温暖而明亮。
- 主人酒令来无穷:主人不断地出酒令,气氛热烈。
- 恍然堕我醉乡中:诗人醉意渐浓,仿佛置身于醉人的乡间。
- 草间蛙声忽三两:草丛中偶尔传来几声蛙鸣,增添夜晚的生动。
- 似笑吾人悭酒量:蛙声似乎在嘲笑作者的酒量。
- 只作蛙听故自佳:只当蛙声已经很美,自得其乐。
- 何须更作鼓吹想:不需要再去想起其他乐器。
- 尚忆同登万石亭:回忆起与友人一起登高的情景。
- 倚栏垂手望寒青:倚靠栏杆,手垂下,望着那片寂静的青色。
- 只今真到寒青里:如今我真的身处于寒青之中。
- 吾人不饮竹不喜:感叹不饮酒就对竹子失去兴趣。
修辞手法:
- 拟人:蛙声似乎在“嘲笑”诗人,赋予蛙声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只作蛙听故自佳,何须更作鼓吹想”,形成和谐的对比。
- 比喻:将醉意比作“堕入醉乡”,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聚会的场景,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简单生活的满足,同时反映出诗人对酒的喜爱与自我反思,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茅亭:象征着自然与简单的生活。
- 蛙声:代表生命的活力,也反映出自然的声音。
- 寒青:象征着夜晚的宁静与清冷,带有思考的意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蛙声”主要代表什么? A. 酒量
B. 生命的活力
C. 友谊
D. 月光 -
诗人对与友人聚会的感受是怎样的? A. 满足与快乐
B. 烦恼与忧虑
C. 冷漠与无所谓
D. 急迫与紧张 -
诗中的“寒青”指代什么? A. 夜晚的宁静
B. 竹子的颜色
C. 酒的色泽
D. 天空的颜色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在月夜下的思友之情,但其情感更为沉重,反映了诗人对离别的思念;而杨万里的《癸未上元後》则在轻松的氛围中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风格更为洒脱。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与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集》
- 《宋代诗歌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