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发祁门悟法寺溪行险绝六首 其二》

时间: 2024-12-29 20:15:11

一派泉从千丈崖,轰霆跳雪泻将来。

无论惊杀行人著,两岸诸峰震欲摧。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明发祁门悟法寺溪行险绝六首 其二
作者:杨万里

一派泉从千丈崖,
轰霆跳雪泻将来。
无论惊杀行人著,
两岸诸峰震欲摧。


白话文翻译:

一股泉水从千丈高的悬崖上奔流而下,
像雷轰般地跳跃着,犹如雪花般飞泻而来。
无论是多么惊人的景象,行人也得注意,
两岸的群峰仿佛都在震动,快要崩溃。


注释:

  1. 一派泉:一股泉水。
  2. 千丈崖:指非常高的悬崖。
  3. 轰霆:形容水声如雷鸣般震耳。
  4. 跳雪:水花飞溅,像雪花一样。
  5. 无论惊杀:无论多么惊人,行人也得小心。
  6. 诸峰震欲摧:众多山峰仿佛都在震动,快要崩溃。

典故解析:

此诗虽然没有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和险峻的景象,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崇拜。在古代文人中,山水与人文的结合是常见主题,诗中所描绘的山崖、泉水,均为山水诗的典型元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画家。他是“江西诗派”的重要代表,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表达内心的感受和对生活的思考。杨万里在此诗中表现出对大自然力量的惊叹与敬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溪水从高崖奔流而下的壮观场景。诗人的笔触犀利,形象生动,读来如同身临其境。首句“一派泉从千丈崖”以雄浑的气势开篇,给人以震撼的感觉,仿佛能听见那轰鸣的水声。接下来的“轰霆跳雪”则是对水的动态描写,展现出水流的急促和奔放,仿佛雪花飞舞一般,极富视觉冲击力。

“无论惊杀行人著”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行人的警示,提醒人们在欣赏自然景观的同时也要保持警惕,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最后一句“两岸诸峰震欲摧”,则通过壮丽的山峰描绘,强调了自然的力量之大,仿佛整个天地都在为这股泉水而震动,表达了自然的威严和不可抗拒。

整首诗在意象和情感上都极为丰富,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及内心的感慨,使读者不仅能感受到自然的壮丽,还能体会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敬畏。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一派泉从千丈崖:极高的悬崖上,奔涌而下的泉水形成一幅壮丽的画面。
    • 轰霆跳雪泻将来:泉水像雷声一样轰鸣,水花四溅,仿佛雪花跳跃而下,强调速度和力量。
    • 无论惊杀行人著:即使是这样震撼的场景,行人也要小心,暗示自然的危险性。
    • 两岸诸峰震欲摧:两岸的山峰都因泉水的奔腾而震动,表达了自然的威力。
  2.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泉水比作雪花,形象生动。
    • 拟人:给山峰赋予震动的特征,增强了自然的生动感。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3.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自然壮丽景观的赞美与敬畏,同时也提醒人们在面对此类自然景观时要保持警惕,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


意象分析:

  1. 泉水:象征着生命的奔腾与自然的力量。
  2. 悬崖:象征着险峻与不可逾越的障碍。
  3. 雷声与雪花:运用声音与视觉的结合,增强了自然景象的动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千丈崖”指的是: A. 低矮的山坡
    B. 高耸的悬崖
    C. 平坦的草地
    D. 深邃的峡谷

  2. 诗句“无论惊杀行人著”中的“惊杀”意为: A. 让人惊叹
    B. 令人恐惧
    C. 令人愉悦
    D. 让人安静

  3. 此诗的主题主要是: A. 对爱情的思考
    B. 对自然景观的描绘
    C. 对历史的反思
    D. 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与杨万里的这首诗在意象上都涉及山水,但王维更注重于宁静的自然景观,而杨万里则强调自然的力量与险峻。两者在情感基调上也有所不同,王维的诗更显淡雅,而杨万里的诗则更为激昂。

参考资料:

  1. 《宋诗选》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山水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