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八日尝新荔子》

时间: 2025-01-17 10:31:49

一点胭脂染蒂旁,忽然红遍绿衣裳。

紫琼骨骼丁香瘦,白雪肌肤午暑凉。

掌上冰丸那忍触,樽前风味独难忘。

老饕要啖三百颗,却怕甘寒冻断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四月八日尝新荔子
作者:杨万里 〔宋代〕

一点胭脂染蒂旁,
忽然红遍绿衣裳。
紫琼骨骼丁香瘦,
白雪肌肤午暑凉。
掌上冰丸那忍触,
樽前风味独难忘。
老饕要啖三百颗,
却怕甘寒冻断肠。

白话文翻译

在四月的初春时节,荔枝的蒂边被一点红晕染上,忽然间红色遍布了它的绿衣裳。那紫色的果肉宛如琼瑶,瘦得像丁香花,洁白的果皮在午后的阳光下显得十分清凉。手中如冰般的果实怎能忍心触碰,酒樽前的美味却又让人难以忘怀。老饕想要品尝三百颗荔枝,却又担心那甘甜的寒凉会让自己肠断。

注释

  • 胭脂:指红色的化妆品,形容荔枝的红色。
  • 绿衣裳:指荔枝外表的绿叶。
  • 紫琼骨骼:形容荔枝的果肉,紫色而如玉。
  • 白雪肌肤:形容荔枝的果皮,洁白如雪。
  • 冰丸:比喻荔枝,因其果实冰凉。
  • 老饕:指美食爱好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自然。他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四月,正值荔枝成熟之际,诗人通过对荔枝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美食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南宋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审美情趣。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四月八日尝新荔子》是一首描绘荔枝的诗歌,诗中展现了诗人对荔枝的喜爱之情。首联“一点胭脂染蒂旁,忽然红遍绿衣裳”,巧妙地通过颜色的对比,描绘了荔枝的生动形象,“胭脂”暗示了其娇艳的色彩,而“绿衣裳”则突出了荔枝的生机与活力。接下来的两句“紫琼骨骼丁香瘦,白雪肌肤午暑凉”,更是将荔枝的果肉与皮肤细致地展现出来,仿佛让读者可以感受到其清甜的味道和凉爽的触感。

诗中对荔枝的描绘不仅仅是生动的视觉体验,更是对味觉的渲染。“掌上冰丸那忍触,樽前风味独难忘”,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面对美味时的矛盾心理,虽然荔枝冰凉可口,但又让人不忍心去触碰。最后两句“老饕要啖三百颗,却怕甘寒冻断肠”更是将美食与健康的担忧结合,真实而又生动地反映出人们在享受美食时的无奈与纠结。

整首诗不仅在形式上工整,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更在细节上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体现了南宋时期人们对自然与生活的细腻观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点胭脂染蒂旁:荔枝的蒂边透出一点红色,如同胭脂般鲜艳。
  2. 忽然红遍绿衣裳:一瞬间,红色便染满了荔枝的绿叶。
  3. 紫琼骨骼丁香瘦:形容荔枝果肉的紫色,像琼瑶般美丽,果实纤细。
  4. 白雪肌肤午暑凉:荔枝的果皮洁白如雪,在夏日的阳光下显得清凉。
  5. 掌上冰丸那忍触:手中如冰的果实让人不忍心去碰。
  6. 樽前风味独难忘:在酒樽前,那独特的风味让人难以忘怀。
  7. 老饕要啖三百颗:美食家想要吃三百颗荔枝。
  8. 却怕甘寒冻断肠:但又担心那甜美的寒凉会伤害肠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荔枝比作“冰丸”,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其冰凉的感觉。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如“紫琼骨骼”和“白雪肌肤”,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那忍触”表现出诗人对荔枝的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荔枝为中心,表达了诗人对美食的热爱以及在享受美味时的矛盾心理,反映出人们对生活的热情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胭脂:象征美丽与娇艳。
  2. 绿衣裳:代表生机与自然。
  3. 紫琼:象征珍贵与美味。
  4. 白雪:象征纯洁与清凉。
  5. 冰丸:象征清甜与诱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老饕”指的是: A. 一个贪吃的人 B. 一种食物 C. 一种饮料 D. 一种水果

  2. “一点胭脂染蒂旁”描述的是: A. 荔枝的果实 B. 荔枝的叶子 C. 荔枝的蒂部 D. 荔枝的花朵

  3. 诗中提到的“白雪肌肤”形容的是: A. 荔枝的果肉 B. 荔枝的皮肤 C. 荔枝的蒂 D. 荔枝的叶子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桃花源记》——陶渊明
  •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与杨万里的《四月八日尝新荔子》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前者更侧重于理想中的世外桃源,而后者则是对现实中美味的沉醉与享受。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前者理想化而后者则真实而细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杨万里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