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青县》
时间: 2024-12-29 18:14:11意思解释
过青县
作者: 阮学浩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青县拱神畿,东偏连海隅。
弥漫三沽道,众水所沮洳。
长堤束两岸,岁岁劳补苴。
岂不惜金钱,用奠釜底居。
隐隐桑麻村,杳杳烟火墟。
耘锄炙炎日,妇子同劳劬。
良畴幸云茂,指顾盈篝车。
谁撄老蛟怒,浊浪横卷舒。
牵挽一线路,终夜成川涂。
签程苦留滞,过此增感歔。
徒闻走吏卒,喧集流亡夫。
屯云列畚锸,比户征薪刍。
鞭笞塞决口,虫蚁泥涂趋。
哀哉田庐没,沉痛迫肌肤。
堤完复何益,胡不缓须臾。
长官曰否否,河患无时无。
那因尔民患,罪我官守疏。
疏防幸罪脱,遑问民力痡。
白话文翻译:
青县位于神京的周围,东边靠近海角。
三沽河水漫溢,众多水流交汇,泥泞不堪。
长长的堤坝将两岸束缚,每年都要辛苦修补。
难道不惜金钱,来确保自己的生计吗?
隐隐约约可见桑麻村,炊烟袅袅,生活气息浓厚。
在炎热的日头下,妇女和孩子们共同耕作。
田地丰收的运气真好,指点着装满篝车的丰收。
谁能抵挡老蛟的愤怒,浑浊的浪潮横冲直撞。
拉扯着一条道路,整夜都在泥泞中挣扎。
旅途的签程苦于停滞,经过此地更加感到惆怅。
只听到走动的官吏,喧闹着流亡的百姓。
云屯聚集着锄头,家家户户都在征集薪草。
鞭笞着堵塞的决口,虫蚁在泥水中奔忙。
可怜的田舍被淹没,痛苦深深刺入肌肤。
修好的堤坝又有什么用,何不缓一缓呢?
长官却说不不,河流的灾害无时无刻不在。
难道因为你们的民众受苦,就要我来承担官员的失职?
疏于防范幸免于罪,却不问民众的辛劳。
注释:
- 青县: 指青县,位于今河北省。
- 三沽道: 三沽,指的是沽水,是青县的主要水系。
- 补苴: 修补,指对堤坝的修复工作。
- 隐隐桑麻村: 形容农村的生活景象,桑麻代表农田。
- 良畴: 指丰收的农田。
- 老蛟: 可能指洪水或水患。
- 蜿蜒: 形容河流或道路的曲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阮学浩,清代诗人,主要创作以抒情和描写社会现实为主。他的诗风细腻,关注民生疾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清代,正值河流泛滥成灾的时期,反映了作者对水患的忧虑和对民众生存困境的关切。
诗歌鉴赏:
《过青县》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青县的感慨。这首诗不仅描绘了青县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更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困境和百姓的艰辛。诗中水患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灾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流露出诗人对民生苦难的关怀。尤其是“哀哉田庐没,沉痛迫肌肤”,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令人心痛。整首诗在描写美丽乡村的同时,也揭示了水灾带来的无情破坏,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社会对自然灾害应有的警惕和反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描述青县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 反映水流泛滥带来的困扰。
- 说明修补堤坝的艰辛。
- 表达对民生的关注与无奈。
- 描绘农村的生活场景。
- 反映水灾带来的生活苦难。
- 质疑官员的不作为。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老蛟”比喻洪水。
- 拟人:水流被描述得如同具有情感的生物。
- 对仗:诗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
-
主题思想: 反映了自然灾害对人民生活的影响,表现了对官员失职的控诉及对百姓苦难的同情,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意象分析:
- 桑麻村: 象征着农村的生机与希望。
- 浊浪: 象征着灾难与无情的自然力量。
- 田庐: 代表农民的生存空间和生活根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过青县》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阮学浩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描绘的自然灾害是什么?
- A. 地震
- B. 洪水
- C. 干旱
- D. 风暴
-
诗中隐约可见的村落是哪个?
- A. 桑麻村
- B. 稻香村
- C. 桃花村
- D. 柳叶村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 《望庐山瀑布》 - 李白
诗词对比:
- 阮学浩《过青县》与李白《将进酒》,前者关注社会民生,后者则更多表现个人情感。两者皆具鲜明的时代背景与情感表达,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多元性。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选读》
- 《阮学浩与其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