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偕施云舫许蕴伯游竹溪》

时间: 2025-01-17 09:54:57

曲径入幽邃,钟鱼寂不闻。

一亭寒抱石,万竹绿搀云。

蓬壁题诗富,兰言入座芬。

野花披锦帔,谁觅五妃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曲径入幽邃,钟鱼寂不闻。
一亭寒抱石,万竹绿搀云。
蓬壁题诗富,兰言入座芬。
野花披锦帔,谁觅五妃坟。

白话文翻译:

曲折的小路通向幽深的山谷,连钟声和鱼的鸣叫都听不见。一座亭子冷冷地依偎在石头旁,万竹苍翠,与云朵相映成趣。蓬松的墙壁上题满了诗句,兰花的香气飘散在座位上。野花披着锦绣的外衣,谁还去寻找五妃的坟墓呢?

注释:

  • 曲径:曲折的小路。
  • 幽邃:幽静深邃,形容环境的寂静。
  • 钟鱼:钟声与鱼鸣,指的是宁静的自然环境。
  • 寒抱石:寒冷的亭子依偎在岩石旁。
  • 万竹:指成片的竹林。
  • 蓬壁:蓬松的墙壁,通常指草木覆盖的墙。
  • 兰言:兰花的香气。
  • 五妃坟:指的是五位妃子的坟墓,源自古代中国的历史传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唐赞衮,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诗风多以山水田园为主,诗作清新自然,常带有隐逸之情。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作者游历竹溪时,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环境的向往,反映了当时士人追求隐逸生活的情趣。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优美的山水图景,通过巧妙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首联“曲径入幽邃”便带出了诗人步入竹溪时的情景,曲折的小路引领着他走入一个幽静的世界,令人感受到与世隔绝的宁静。接下来的“钟鱼寂不闻”则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清幽,连声响都显得那样遥远,营造出一种超然的氛围。

中间两联描绘了亭子和竹林的景象,尤其是“万竹绿搀云”,通过“绿”和“云”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灵动。而“蓬壁题诗富”,则让人感受到诗人的才华和对文化的追求,似乎在这片宁静的环境中,灵感随之而来。

最后一联“野花披锦帔,谁觅五妃坟”,则是对历史的反思,野花如同锦缎般绚丽,但古老的传说已然模糊,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惆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思考,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而又富有哲理的氛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曲径入幽邃:小路蜿蜒曲折,通向幽深的地方,暗示着进入一个安静而神秘的环境。
  2. 钟鱼寂不闻:连钟声和鱼的鸣叫都听不见,形容环境的宁静。
  3. 一亭寒抱石:一座亭子冷冷地依偎在石头旁,表现出一种清冷且坚固的意象。
  4. 万竹绿搀云:成片竹林苍翠欲滴,与云层相辉映,展现出自然的生机。
  5. 蓬壁题诗富:墙壁长满了植物,题写着许多诗句,表现出文化的富饶。
  6. 兰言入座芬:兰花的香气弥漫在座位上,增添了环境的雅致。
  7. 野花披锦帔:野花如同披上了锦绣的外衣,描绘出自然的美丽。
  8. 谁觅五妃坟:问谁还去寻觅五妃的坟墓,表达对历史的思考与淡忘。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野花披锦帔”,将野花比作锦绣,形象生动。
  • 拟人:如“兰言入座芬”,赋予兰花以人的特性,增强了意境的美感。
  • 对仗:如“曲径入幽邃,钟鱼寂不闻”,表现出工整的形式美。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对竹溪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的反思,传达了对自然与文化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曲径:象征着人生的曲折与探索。
  2. 幽邃:代表着内心的宁静与深邃。
  3. :象征着高洁、坚韧。
  4. 兰花:代表着优雅和文人情怀。
  5. 野花:象征着自然的自由与美丽。
  6. 五妃坟:代表着历史的记忆与过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环境是什么样的?

    • A. 热闹的市井
    • B. 寂静的竹溪
    • C. 高耸的山峰
    • D. 广阔的草原
  2. “曲径入幽邃”中的“幽邃”指的是什么?

    • A. 明亮
    • B. 深邃而宁静
    • C. 喧闹
    • D. 开阔
  3. 诗中提到的“兰言”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咏叹自然
    • B. 文化与气息
    • C. 无奈与悲伤
    • D. 亲情与友情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的美,但更加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李白《月下独酌》:在孤独中寻求高歌,展现了个体的情感与自然的交融。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