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令·题孙子和先生遗墨册》
时间: 2025-01-06 13:30: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百字令·题孙子和先生遗墨册
作者:杨葆光 〔清代〕
是孙思邈,叹前辈仙去,风华微矣。乐石丛铜身后在,知有传家肖子。劫火吹来,恒河数尽,得漏痕如此。拨灰重看,惹人多少清泪。空叹初地庄严,桥长竺远,无处寻根蒂。此去勤将遗墨抱,静对桐严山水。挥洒云烟,一家手笔,付与人间世。风流遥想,此才天下能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提到的是孙思邈,感叹前辈的仙去,往日的风华已然微薄。乐石与铜身虽在,但知道有传世的子孙吗?劫火已来袭,恒河的岁月几度消逝,留下的痕迹如此。拨开灰尘再看,竟惹人无数清泪。空自叹息,初地的庄严,长桥与竺山远在天边,哪里寻觅根基呢?今后要勤奋守护遗墨,静静对待桐严的山水。挥洒云烟,传世的手笔,交给了人间。风流的才华,世上又能有多少?
注释:
- 孙思邈:唐代著名的道士和医药学家,号称“药王”。
- 劫火:指大火灾,象征一切毁灭和损失。
- 恒河:是印度的圣河,象征时间的流逝。
- 桐严山水:可能指代某个特定的自然景观,象征宁静和深思。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杨葆光,清代诗人,作品多以抒情和咏物见长,风格独特,受到了前辈的影响。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对孙思邈遗墨的感怀之际,体现了对历史、对前辈的敬仰与追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对前辈孙思邈的深切怀念与对古代文化的追思。诗中通过对遗墨的细腻描写和情感倾诉,展现出一种对历史的敬重以及对未来的思考。开篇引用孙思邈,立即拉近了与历史的距离,叹息前辈仙去,暗含了对过往辉煌的追忆和对现状的无奈。
劫火的意象则用来象征历史的变迁与损失,恒河的流逝仿佛在提醒人们时间的无情。通过“拨灰重看”,诗人不仅是在追忆,也是在对比现状,表现出一种失落感。对“遗墨”的珍视,既是对文化传承的重视,也是对自身责任的强调。最后,诗人以“挥洒云烟”来隐喻创作的自由与洒脱,又通过“付与人间世”表达了对传承与分享的渴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严谨,意象丰富,涵盖了对历史、文化、个体责任等多层面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是孙思邈,叹前辈仙去,风华微矣。”:开头点出主题,表达对前辈的怀念。
- “乐石丛铜身后在,知有传家肖子。”:提到文化遗产的传承。
- “劫火吹来,恒河数尽,得漏痕如此。”:象征历史的流逝和损失。
- “拨灰重看,惹人多少清泪。”:感叹过去的辉煌与如今的失落。
- “空叹初地庄严,桥长竺远,无处寻根蒂。”:表达对根基的迷惘。
- “此去勤将遗墨抱,静对桐严山水。”:强调守护文化的重要性。
- “挥洒云烟,一家手笔,付与人间世。”:传达创作的自由与责任。
- “风流遥想,此才天下能几。”:感慨人才的稀缺与流逝。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文化传承比作“遗墨”,生动形象。
- 拟人:将历史和时间表现为有生命的存在,增加情感深度。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对文化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的思考与期望,情感深邃,内涵丰富。
意象分析:
- 遗墨:象征文化与知识的传承。
- 劫火:代表灾难与毁灭,暗示历史的无情。
- 恒河:象征时间的流逝,体现历史的深邃。
- 桐严山水:象征宁静与思考的空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孙思邈”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
诗中“劫火”意指什么?
A. 自然灾害
B. 时间流逝
C. 文化遗失 -
“此去勤将遗墨抱”中“遗墨”指的是什么?
A. 书法
B. 文化传承
C. 画作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对比杜甫的《春望》,两者均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与对未来的反思,但杜甫更关注国家与个人的命运,而杨葆光则偏重于文化的传承与遗失的惋惜。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相关研究文章及评论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