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令·春雨托兴》
时间: 2025-01-19 20:49: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冻花才破,又霏霏草背,千丝参直。
做了春阴曾未足,竟被余寒罗织。
水眼回青,山颜翠转,望里都无极。
风低烟重,料难一霎收息。
似向绮陌芳塍,团团密密,刺出伤心色。
薄霁霤声还断续,寒翳怎能消得。
不是牵愁,都应洗恨,日夜劳人侧。
半胧枝影,故园几处香迹。
白话文翻译:
刚刚破冻的花儿,草丛中微微飘落着细雨,像千丝万缕地交错着。春天的阴云似乎还没有完全散去,却被残余的寒意缠绕着。水面变得青翠,山色也愈加鲜艳,远望去似乎没有尽头。微风轻拂,烟雾弥漫,恐怕难以在瞬间消散。就像那美丽的乡间小路,芳草如茵,密密麻麻中透出令人心伤的色彩。虽说薄薄的雨后天边的声音仍然断断续续,寒霜又怎能消退呢?这并非是愁苦的牵挂,皆因心中积怨,日夜困扰着我。半隐的树影,故乡的几处香气依旧萦绕。
注释:
- 冻花:初春时节,刚刚破冻而出的花。
- 霏霏:微细的雨丝。
- 千丝参直:形容草背雨丝如千丝万缕般交错。
- 春阴:春天的阴云。
- 余寒:残余的寒意。
- 水眼:水面上的波光。
- 青、翠转:水与山色的变化。
- 绮陌芳塍:美丽的乡间小路和芳香的田埂。
- 薄霁霤声:细雨过后的声音。
- 寒翳:寒冷的阴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训正,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变革的时代,诗风多元,既有传统的工整,也有自由的表达,擅长通过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季,正值自然复苏之时,诗人通过描绘春雨的景象,表达了对于春天到来的期待与内心的复杂情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忧虑。
诗歌鉴赏:
《百字令·春雨托兴》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词作,诗人在春雨的润泽中,既感受到自然的生机,又隐隐传达出内心的忧愁与牵挂。诗的开头“冻花才破”,展现了春天的生机,细雨轻拂,草背上挂着雨滴,构成了一个清新而又细腻的画面。接着,诗人又引入“余寒罗织”,表达了春天尚未完全到来,寒意依旧缠绕着,折射出一种未能完全解脱的心情。
全诗的意象丰富,色彩鲜明,通过“水眼回青,山颜翠转”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象,而“风低烟重,料难一霎收息”则透露出一种愁闷的气息,仿佛自然界的美丽无法掩盖内心的苦楚。最后,诗人提到“故园几处香迹”,将思乡之情与春天的气息交织在一起,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
整首词在景与情的交融中,展现了春天的希望与心中的愁苦,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既是对春天的赞美,也是对现实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冻花才破,又霏霏草背,千丝参直。”:描绘了春天初来时,花儿刚刚开放,草背上细雨如丝。
- “做了春阴曾未足,竟被余寒罗织。”:春天的阴云未曾散去,寒意依旧缠绕着。
- “水眼回青,山颜翠转,望里都无极。”:水面青翠,山色鲜艳,远望似乎无尽头。
- “风低烟重,料难一霎收息。”:微风轻拂,烟雾弥漫,难以瞬间消散。
- “似向绮陌芳塍,团团密密,刺出伤心色。”:如同美丽的乡间小路,芳草密布,透出让人心伤的色彩。
- “薄霁霤声还断续,寒翳怎能消得。”:虽说雨后声音断续,寒冷的阴影又怎能消散?
- “不是牵愁,都应洗恨,日夜劳人侧。”:并非只有愁苦,皆因心中积怨,日夜困扰着我。
- “半胧枝影,故园几处香迹。”:隐约的树影,故乡的几处香气依然萦绕。
修辞手法:
- 比喻:以“千丝参直”比喻细雨,形象生动。
- 拟人:通过“寒翳怎能消得”赋予寒冷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如“水眼回青,山颜翠转”,显示了诗词的工整美。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春雨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与期待,同时也流露出内心的忧伤和思乡之情,反映了在美好的自然景象中,个人情感的复杂交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冻花: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 春阴:代表着春天的不完整与内心的忧郁。
- 水眼青:象征着清新与生机。
- 寒翳:象征着压抑与困扰。
- 故园香迹:代表着思乡之情,承载着回忆与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冻花”指的是什么季节的特征?
- A. 夏天
- B. 秋天
- C. 春天
- D. 冬天
-
诗中描述的“风低烟重”传达了什么样的氛围?
- A. 明媚
- B. 愉快
- C. 郁闷
- D. 平静
-
诗人提到的“故园几处香迹”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失落
- B. 思乡
- C. 快乐
- D. 无奈
答案:
- C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 比较陈训正的《百字令·春雨托兴》和杜甫的《春望》,两首诗都涉及春天,前者侧重于春雨对自然的描绘和内心的感受,后者则更多地关注于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忧虑。两者在情感表达和意象呈现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陈训正相关研究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