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天街如水怯轻寒,何处箫声出画阑。
忆弟天涯迢递隔,未知曾否月同看。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夜晚,天街似流水般静谧,我不禁怯于这微寒的气息。哪里传来了箫声,飘渺地透过画阑?我思念我的弟弟,虽隔着遥远的天涯,不知道他是否也在这月光下看着同样的明月。
注释:
- 天街:指的是城市街道,常用来形容夜晚的宁静与美丽。
- 怯:害怕、畏惧。
- 轻寒:微微的寒意。
- 箫声:指用箫吹奏的音乐,象征着凄凉与思念。
- 画阑:画窗的栏杆,常用来描绘美丽的景色。
- 忆弟:怀念弟弟。
- 天涯迢递:形容距离遥远。
- 未知:不知道。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引用的典故,但“月”作为常见主题,往往象征着思念与团圆。古人常以月亮寄托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佩兰,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风格著称,常作诗歌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月夜,诗人身处异地,思念远方的弟弟。诗中通过描绘环境和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亲情的深切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优雅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弟弟的深切思念。开头两句描绘了一个寒冷而宁静的夜晚,天街如水的比喻使得整个场景充满了诗意,既有视觉的美感,又有听觉的感受。尤其是“何处箫声出画阑”,抒发了对美好音乐的渴望,同时暗示着孤独与思念的情绪。
后两句则转向更为深切的情感,表达对弟弟的思念与关心。通过“天涯迢递隔”的描写,诗人将距离的遥远与思念的深沉结合在一起,突显出亲情的珍贵。在最后一句“未知曾否月同看”中,诗人将思念与月亮结合,既是对月光的欣赏,也是对弟弟的牵挂,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传达出一种温暖而又淡淡的忧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街如水怯轻寒: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寒冷,诗人心中不免生出几分怯意。
- 何处箫声出画阑:引出音乐的意象,暗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孤独的感受。
- 忆弟天涯迢递隔:直接表达了对弟弟的思念,强调了两人之间的遥远距离。
- 未知曾否月同看:抒发对弟弟的牵挂,同时引入月亮这一象征,表达对团圆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街道比作流水,形象生动。
- 对仗:上下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月亮、箫声等意象交织,富有情感层次。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思念展开,表现了在静谧月夜中,思念与孤独交织的复杂情感。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尤其是亲情的珍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象征思念与团圆。
- 箫声:代表音乐的悠扬与孤独的感受。
- 天街:描绘夜晚的宁静与孤寂。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常常与思念、团圆相联系,而箫声则与孤独、愁绪密切相关,结合这些意象,形成了诗歌情感的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天街如水”是比喻什么?
- A. 街道繁华
- B. 街道宁静
- C. 街道湿滑
- D. 街道空旷
-
诗人思念的是谁?
- A. 朋友
- B. 弟弟
- C. 父亲
- D. 妈妈
-
“未知曾否月同看”的意思是什么?
- A. 不知道弟弟是否也在看月亮
- B. 不知道月亮是否明亮
- C. 不知道弟弟是否在看风景
- D. 不知道月亮是否升起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以月亮为主题,表达思乡情感。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通过夜景抒发对过往的思念。
诗词对比:
- 孟浩然的《夜泊临江驿》与孙佩兰的《月夜寄怀子搢二弟》同样描绘了月夜的意境,但后者更加强调亲情的思念,而前者则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两者在意境和情感的表达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诗经》:了解古代诗歌的传统与风格。
- 《唐诗三百首》:学习唐代诗歌的艺术特点。
- 《清代诗人研究》:深入了解清代诗人的创作背景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