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减字木兰花(赠孙兴宗侍儿四首)
作者:王之道
修眉山远。娇抹乌云秋水畔。
酒里花前。坐拥斯人怎得寒。
醽醁浮满。须索空缸仍覆盏。
正恐相妨。归去如闻笑语香。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可以理解为:远处的修眉山显得更加遥远,娇艳的面庞如同抹上了乌云的秋水。酒席上花前月下,坐在美人身边怎能感到寒冷呢?美酒飘浮在酒杯中,空缸也应当倒扣着酒盏。唯恐彼此之间有所妨碍,回去时仿佛能听见笑语的芬芳。
注释:
- 修眉山远:指山远而美,传达一种遥不可及的美感。
- 娇抹:形容女子的妆容娇艳动人。
- 乌云秋水:将云彩和秋水结合,暗示天气和心情的变化。
- 醽醁:指美酒,形容酒的香醇。
- 须索空缸:意为需要用空缸来盛酒,体现出对美酒的留恋与追求。
- 正恐相妨:担心两人之间会有妨碍。
- 笑语香:笑声和言语如同香气般扑面而来,形容愉悦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之道,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诗词以情感细腻、意境优美著称,常常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情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王之道赠给孙兴宗侍儿的诗作,可能是在某次聚会上为表达对美好时光和情感的珍惜而作。
诗歌鉴赏:
这首《减字木兰花》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秋日景象,充满了对生活和情感的热爱。诗中“修眉山远”一开头便引入了远方的美景,给人一种遥远而神秘的感觉。接着通过“娇抹乌云秋水畔”描绘了女子的美丽,营造出一种温柔而幽静的气氛。
“酒里花前”的描写则将场景转向热闹的聚会,表现了对欢聚时光的珍惜。“坐拥斯人怎得寒”更是流露出与爱人相伴的温暖和幸福,抒发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而“醽醁浮满”则再一次强调了美酒的香醇,令人陶醉。
最后,诗中“正恐相妨”表达了对感情的细腻顾虑,暗示着在美好生活中难免的顾虑和不安。而结尾“归去如闻笑语香”则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象征着愉快的回忆与温馨的氛围。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诗歌技巧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修眉山远:引入远方的美景,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 娇抹乌云秋水畔:形容女子的美丽,暗示了她的忧伤与美好相伴。
- 酒里花前:转入聚会的热闹场景,表达对欢聚时光的珍惜。
- 坐拥斯人怎得寒:强调与爱人同在的温暖,抒发幸福情感。
- 醽醁浮满:突出美酒的魅力,暗示欢快的聚会气氛。
- 须索空缸仍覆盏:对美酒的留恋,表达对聚会的依恋。
- 正恐相妨:对感情的细腻顾虑,展现人性复杂。
- 归去如闻笑语香:回忆的愉悦与温暖,给人希望和满足。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娇抹乌云”比喻女子的妆容。
- 拟人:将“笑语”赋予香气,让情感更具表现力。
- 对仗:如“修眉山远,娇抹乌云”对仗工整,增强诗歌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情感的珍惜,以及对人际关系的细腻思考,体现出一种温柔而又深邃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修眉山:象征遥远的美好,表达对理想的追求。
- 娇抹:代表青春与美丽,传达生命的绚烂。
- 醽醁:象征欢聚的气氛,隐喻生活的乐趣。
- 笑语香:代表愉悦的氛围,传达和谐与快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修眉山”象征什么? A. 现实的距离
B. 理想的追求
C. 疲惫的心情 -
“醽醁浮满”中的“醽醁”指的是什么? A. 美酒
B. 餐食
C. 友谊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悲伤
B. 归属感与温暖
C. 孤独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王之道的《减字木兰花》和李清照的《如梦令》都是描写爱情与美好时光的作品,但李清照的作品更加细腻,充满感伤,而王之道则更显温暖和欢快。两者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王之道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