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春》

时间: 2025-01-19 20:00:30

青春已辞淮水湄,底物遗我堪解颐。

风味不除惟白堕,典弄犹在有黄鹂。

老夫只觉禅坐好,儿辈争论句法奇。

到处何曾问炊米,半生人笑北湖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青春已辞淮水湄,底物遗我堪解颐。风味不除惟白堕,典弄犹在有黄鹂。老夫只觉禅坐好,儿辈争论句法奇。到处何曾问炊米,半生人笑北湖痴。

白话文翻译:

青春已经告别了淮水的岸边,什么东西能让我开怀一笑?风味依旧只有白堕酒,典故中仍有黄鹂鸟。老夫我只觉得禅坐最好,儿辈们争论着奇妙的句法。我四处漂泊,从不关心炊米之事,半生人都笑我北湖痴。

注释:

  • 青春已辞淮水湄:青春时光已经远去,淮水湄指的是淮河岸边。
  • 底物遗我堪解颐:底物,指什么东西;解颐,开怀大笑。
  • 风味不除惟白堕:风味,指酒的风味;白堕,指白堕酒,一种古代名酒。
  • 典弄犹在有黄鹂:典弄,指典故;黄鹂,鸟名,常用于诗词中象征美好。
  • 老夫只觉禅坐好:老夫,作者自称;禅坐,指坐禅,静坐冥想。
  • 儿辈争论句法奇:儿辈,指年轻一代;句法奇,指奇妙的诗句结构。
  • 到处何曾问炊米:炊米,指日常生活所需。
  • 半生人笑北湖痴:北湖痴,指作者自己,北湖可能是作者常去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则礼,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看出他是一位追求精神自由、超脱世俗的文人。他的诗作多表现对自然和禅理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生活的淡泊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青春逝去的感慨,以及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诗中提到的“白堕”和“黄鹂”都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分别代表了酒的美好和自然的和谐。作者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自己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禅理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青春的逝去为起点,通过对“白堕”酒和“黄鹂”鸟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简单生活和自然和谐的向往。诗中的“禅坐”和“句法奇”反映了作者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对诗歌艺术的执着。最后两句“到处何曾问炊米,半生人笑北湖痴”则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以及对自己独特生活方式的坚持。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典型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青春已辞淮水湄”,通过“青春”和“淮水湄”的对比,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感慨。
  • 第二句“底物遗我堪解颐”,用“底物”和“解颐”表达了作者对生活中简单乐趣的追求。
  • 第三句“风味不除惟白堕”,通过“白堕”酒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
  • 第四句“典弄犹在有黄鹂”,用“黄鹂”鸟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谐的向往。
  • 第五句“老夫只觉禅坐好”,通过“禅坐”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 第六句“儿辈争论句法奇”,用“句法奇”表达了作者对诗歌艺术的执着。
  • 第七句“到处何曾问炊米”,通过“炊米”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
  • 第八句“半生人笑北湖痴”,用“北湖痴”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独特生活方式的坚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风味不除惟白堕”中的“白堕”酒,比喻美好事物。
  • 拟人:如“青春已辞淮水湄”中的“青春”被拟人化,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感慨。
  • 对仗:如“老夫只觉禅坐好,儿辈争论句法奇”中的对仗,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青春逝去的感慨,以及对简单生活、自然和谐、精神生活和诗歌艺术的追求。通过对比世俗生活和精神追求,展现了作者的超然态度和对独特生活方式的坚持。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青春、淮水湄、白堕、黄鹂、禅坐、句法奇、炊米、北湖痴。
  • 详细解释:青春代表时光,淮水湄代表地点,白堕代表美好事物,黄鹂代表自然和谐,禅坐代表精神生活,句法奇代表诗歌艺术,炊米代表世俗生活,北湖痴代表独特生活方式。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白堕”是指什么? A. 一种鸟 B. 一种酒 C. 一种花 D. 一种树
    2. 诗中的“禅坐”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追求? A. 物质生活 B. 精神生活 C. 社交生活 D. 政治生活
    3. 诗中的“北湖痴”是指什么? A. 作者的朋友 B. 作者的别号 C. 作者的家乡 D. 作者的爱好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 诗词对比: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与吴则礼的这首诗有相似之处;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吴则礼的这首诗在情感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推荐书目:《宋诗选注》、《宋代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