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行》
时间: 2025-01-14 10:06: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日月逝不处,少壮能几时。
行行薄暮景,去去不可追。
衰颜坐自槁,华发无再缁。
天运有时极,人寿安可希。
饮食拳形体,魂魄来居之。
吾生一侨舍,日久终须辞。
所忧名未立,腐草忽同归。
茫茫百世后,知我复为谁。
寸心揽万古,中亦有所持。
长歌泣泗下,千载魂同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时间的无情流逝与生命的短暂。日月交替,时光飞逝,年轻的时光能有多少呢?在薄暮的景色中,时光一去不复返。衰老的面容令人自觉无奈,白发再也无法恢复黑色。天命有时会尽,人活的岁数又能指望多少呢?饮食维系着身体,灵魂寄居于此。我的生命如同一个旅馆,久而久之终究要离开。所忧虑的是名声未立,腐朽的草木忽然归于尘土。茫茫百世之后,谁会记得我呢?我心中揽住万古,但内心也有所执着。长歌痛哭,泪水如雨,千载之后,灵魂同悲。
注释:
- 少壮:年轻的时候。
- 薄暮:接近黄昏的时刻,暗示人生的晚期。
- 衰颜:衰老的面容。
- 华发:白发,象征衰老。
- 天运:天命或自然规律。
- 侨舍:比喻生命的暂时居所。
- 腐草:比喻生命的归宿,最终回归自然。
典故解析: “茫茫百世后”可以理解为对历史的思考,反映出诗人对自己生命价值的疑惑与追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德正,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反映了对人生、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风格多以悲凉、感伤为主。
创作背景: 诗作写于清代社会动荡、士人地位尴尬的背景下,诗人通过对自身生命的感慨,反映了当时士人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惆怅。
诗歌鉴赏:
《长歌行》以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无奈与对未来的迷茫。诗中的意象如“日月”、“薄暮”、“衰颜”、“华发”等,构成了一幅苍凉的生命画卷,蕴含着对生命无常的感叹。诗人通过个人的经历,抒发了对生死的思考,质疑名声的价值,最终回归自然的思考。
整首诗在情感上起伏跌宕,既有对个人命运的哀怨,也有对历史长河的思索。诗人用“长歌泣泗下”来收尾,既增添了悲情,也展现了对生命的深刻感悟与哲学思考。可以看出,诗人不单是在悲叹个人的命运,而是在更广阔的历史与宇宙视野中,探讨人的价值与存在的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日月逝不处”:时间如日月般无情流逝。
- “少壮能几时”:年轻的时光短暂,难以把握。
- “行行薄暮景”:黄昏的景色让人感到无奈。
- “去去不可追”:已逝的时光无法再追回。
- “衰颜坐自槁”:衰老的面容让人感到心灰意冷。
- “华发无再缁”:白发再也无法恢复黑色,暗示生命的不可逆转。
- “天运有时极”:天命有时会尽。
- “人寿安可希”:人的寿命又能指望多少呢。
- “饮食拳形体”:饮食维持着身体的存在。
- “魂魄来居之”:灵魂寄居于肉体。
- “吾生一侨舍”:人生如同旅馆,终究要离去。
- “所忧名未立”:担忧自己未成名。
- “腐草忽同归”:最终与腐朽的草木同归于尘土。
- “茫茫百世后”:历史的长河中,自己将被遗忘。
- “知我复为谁”:感叹自己将被谁记住。
- “寸心揽万古”:心中揽住万古的历史。
- “中亦有所持”:内心依旧有执着。
- “长歌泣泗下”:以长歌痛哭,流泪如雨。
- “千载魂同悲”:千年之后,灵魂依旧同悲。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旅馆,表达生命的短暂。
- 拟人:赋予时间以情感,让人更易感同身受。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多用对仗,增强了音韵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时间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深刻感悟,表达了诗人对存在的疑虑与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诗人不仅仅是在感叹个人的命运,更是对整个人类的生存状态进行反思,展现出一种普遍的悲哀与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日月:象征时间的流逝。
- 薄暮:象征人生的晚期。
- 衰颜、华发:象征衰老与无奈。
- 魂魄:象征生命的本质与存在。
- 长歌、泪水:象征对生命的悲伤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日月逝不处”意指: A. 日月交替
B. 时间飞逝
C. 太阳和月亮的静止
D. 诗人对时间的赞美 -
诗中提到的“华发”象征: A. 年轻
B. 有智慧
C. 衰老
D. 美丽 -
“吾生一侨舍”比喻什么? A. 人生的意义
B. 生命的短暂
C. 自然的景色
D. 旅行的快乐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陈德正的《长歌行》更为沉重,侧重于对生命短暂的感慨,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出对豪情的渴望与人生的放纵。
- 杜甫的《春望》同样展现了对逝去时光的感叹,但杜甫更多地关注社会与国家的命运,而陈德正则更为个体化,反映了个人生命的孤独与无奈。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的魅力》
- 《陈德正与他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