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庵前古折碑,夜静念经时。
月皎海霞散,露浓山草垂。
鬼闻抛故冢,禽听离寒枝。
想得天花坠,馨香拂白眉。
白话文翻译
在庵前,古老的折碑静立,夜晚宁静时念经。
明亮的月光洒在海面和霞光中,露水浓重地垂挂在山草上。
鬼神听到抛弃的故冢,鸟儿听见寒枝的低语。
我想起天上的花瓣飘落,清香轻拂我的白眉。
注释
- 庵前:指寺庙前面的地方,这里暗示了诗人身处的环境。
- 古折碑:古老的碑刻,通常用于纪念或记录某件事情。
- 月皎:月光明亮。
- 海霞:海面上的霞光,形容夜晚的美丽景色。
- 鬼闻:鬼神能够听到。
- 抛故冢:指的是被抛弃的古老坟墓。
- 禽听:鸟类能够听到。
- 寒枝:寒冷的树枝,暗示冬天的景象。
- 天花坠:天上的花瓣飘落,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
- 馨香拂白眉:清香轻轻拂过白色的眉毛,表达了一种淡淡的感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朴,唐代诗人,生平较少记载,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山水、佛教题材为主。其诗歌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一个宁静的夜晚,周朴在庵前念经时写成的,反映了他对宗教、自然和人生的思索。诗中的环境描写和内心感受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诗歌鉴赏
《赠念经僧》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宁静景象,表达了对佛教修行的敬意与对自然的感悟。诗的开头“庵前古折碑,夜静念经时”,以古老的碑刻为起点,勾勒出一个静谧的环境,暗示着岁月的流逝与历史的沉淀。在这样一个静谧的夜晚,诗人心中产生了对生命和自然的深思。
接下来的描写“月皎海霞散,露浓山草垂”,通过细腻的环境描写,展现出月光洒在海面上的美丽与山草上露水的沉重,形成了一幅动人的自然画卷。这种景象不仅美丽,更是诗人内心感受的反映,暗示着他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
而“鬼闻抛故冢,禽听离寒枝”则通过鬼神与鸟类的视角,展现了自然界的灵动与生生不息的哲理。诗人将自己与自然相连接,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命的气息和哲学的思考。
最后一句“想得天花坠,馨香拂白眉”以天花的飘落象征着美好事物的转瞬即逝,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整首诗在优美的自然景色中,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唐代诗人超然的精神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庵前古折碑:描绘了一个古老寺庙前的场景,暗示历史的深厚。
- 夜静念经时:夜晚的寂静中,修行者在念经,体现了修行的安宁。
- 月皎海霞散:月光如水,洒在海面上,营造了一种梦幻般的景象。
- 露浓山草垂:山草上露水沉甸甸地悬挂,给人以清新的感觉。
- 鬼闻抛故冢:鬼神也能听到,暗示历史的沉重。
- 禽听离寒枝:鸟类聆听寒枝的声音,呈现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想得天花坠:思念天上的花瓣飘落,寓意美好的事物都是短暂的。
- 馨香拂白眉:清香轻拂白眉,传达了一种淡淡的感伤与思绪。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庵前古折碑”与“夜静念经时”,形成对称美感。
- 比喻:如“天花坠”象征着美好的事物消逝,体现了人生无常。
- 拟人:如“鬼闻”与“禽听”,赋予自然物以人的特征,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自然的感悟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在宁静时刻的内心感受与哲学思考,情感基调清新而略带忧伤,反映出一种超然的心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庵:象征着修行与宁静。
- 古折碑:代表历史与记忆的沉淀。
- 月光:象征着明亮与希望。
- 露水:象征着新鲜与生命。
- 鬼神与禽鸟:象征着自然的灵动与生命的延续。
- 天花:象征美好事物的短暂与珍贵。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画面感,也承载了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理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古折碑”主要象征什么? A. 自然景色
B. 历史与记忆
C. 个人情感 -
填空题:诗中“月皎海霞散”描绘的是_____的景象。
-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鬼闻抛故冢”意味着鬼神能够听到过去的声音。
对 / 错
答案
- B
- 宁静美丽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王维的另一首描绘夜晚景色与哲思的诗。
- 《静夜思》:李白对月夜的感慨,具有相似的情感基调。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同为描绘夜晚景象,但更侧重于个人思乡情感。
- 王维《终南山》:也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更强调了隐逸生活的宁静。
这种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在相似的题材下,展现出各自独特的情感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