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咏猿》
作者: 周朴 〔唐代〕
生在巫山更向西,不知何事到巴溪。
中宵为忆秋云伴,遥隔朱门向月啼。
白话文翻译:
这只猿猴生于巫山,更朝向西方而去,不知是为了什么来到巴溪。
在午夜,它想念与秋云相伴的日子,遥远地隔着朱红色的门向月亮悲啼。
注释:
- 巫山:位于今重庆市,是著名的山脉。
- 巴溪:指巴蜀地区的溪流,此处象征猿猴的栖息地。
- 中宵:指半夜,深夜之时。
- 朱门:红色的大门,象征着富贵人家或高门大户。
- 啼:鸣叫,通常指鸟类或动物的哀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朴,唐代诗人,活跃于中唐时期。他的诗风清新,内容多描写自然景物和情感,善于用细腻的笔触表达内心的感受。
创作背景:
《咏猿》创作于诗人游历巫山时,受到猿猴的启发,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和对远方的思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悠闲与闲适。
诗歌鉴赏:
《咏猿》是一首典型的描写自然和动物的诗作,诗中通过猿猴的形象,寄托了诗人对自由与孤独的感叹。全诗的前两句,通过描写猿猴的栖息地,表现出一种生生不息的自然状态,猿猴生于巫山,向西而去,暗示了其生存环境的多变和不确定性。接下来的中宵思念,表现出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尤其是在秋天的夜晚,更显得孤独与凄凉。最后一句“遥隔朱门向月啼”,不仅是对月亮的向往,也是一种对人世间隔阂的无奈。整首诗通过猿猴的视角,深刻地表达了对生命、自由和孤独的哲学思考,情感细腻而真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生在巫山更向西:猿猴出生在巫山,象征着自然的原始状态,向西迁移则暗示了追求自由的渴望。
- 不知何事到巴溪:猿猴不知为何来到巴溪,表现了它的迷茫与寻找。
- 中宵为忆秋云伴:在深夜,猿猴怀念与秋云相伴的时光,显示了对过往的追忆。
- 遥隔朱门向月啼:隔着红色的大门向月亮哀鸣,象征着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拟人:猿猴的情感被赋予人类的特征,表达了孤独与思念。
- 对仗:前后句的对仗工整,使得诗歌更具韵律感。
- 象征:巫山、巴溪、朱门等意象象征着不同的生活状态和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猿猴的形象,表达了对自由、孤独和自然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巫山:象征自然的原始与神秘。
- 巴溪:代表人世间的纷扰与复杂。
- 秋云:象征着孤独与思念。
- 朱门:富贵与隔绝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生在巫山”所指的是什么地方?
- A. 四川
- B. 重庆
- C. 云南
- D. 贵州
-
“遥隔朱门向月啼”中的“朱门”象征什么?
- A. 自然
- B. 贫穷
- C. 富贵与隔离
- D. 自由
-
诗人是在何时思念秋云的伴随?
- A. 早晨
- B. 中午
- C. 中宵
- D. 黄昏
答案:
- B. 重庆
- C. 富贵与隔离
- C. 中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猿鸣》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 王维的《猿鸣》:同样以猿猴为题材,表现孤独的情感,但更侧重于与自然的和谐。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通过历史的视角,表达对过往的怀念,与《咏猿》在情感基调上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及其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