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送梁道士
作者: 周朴 〔唐代〕
原文展示:
旧居桐柏观,归去爱安闲。
倒树造新屋,化人修古坛。
晚花霜后落,山雨夜深寒。
应有同溪客,相寻学炼丹。
白话文翻译:
我曾住在桐柏观,归来后喜爱这份安闲。
倒下的树木用来建新房,化身的道人在修复古老的坛基地。
晚秋的花在霜后凋零,夜里山雨深沉而寒冷。
应该会有同样在溪边的客人,前来寻找我学习炼丹之术。
注释:
- 旧居: 旧居所,指诗人曾经居住的地方。
- 桐柏观: 一处道教观庙,象征清静和修行。
- 倒树: 指自然环境的变化,倒下的树可以被利用。
- 化人: 指修道之人,因修炼而有所变化。
- 古坛: 古老的祭坛,表明对传统的尊重与维护。
- 晚花霜后落: 秋天的花凋谢,表示时光的流逝。
- 同溪客: 指与诗人志同道合的人。
典故解析:
- 炼丹: 在道教中,炼丹术是追求长生不老和精神升华的手段,反映出道家的思想和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朴,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清新的诗风和道教思想而著称。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隐居生活的背景下,描写了诗人对修道生活的向往和对清静生活的珍视。
诗歌鉴赏:
《送梁道士》是一首表现道教文化和隐逸思想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旧居的安闲、自然环境的变化以及对道教修行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诗的开头提到“旧居桐柏观”,既是对过去生活的追忆,也暗示了诗人对道教文化的深厚情感。接着提到“倒树造新屋”,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尊重与利用,展现出一种和谐的生态观念。
而“晚花霜后落,山雨夜深寒”则通过描绘秋冬交替的景象,传达出一种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最后一句“应有同溪客,相寻学炼丹”则展示了诗人对志同道合者的期待,体现出一种追求真理和道教理想的执着。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又有对道教生活的热爱,展现了诗人淡泊明志的高洁情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旧居桐柏观,归去爱安闲: 诗人回到桐柏观,感到安静自在。
- 倒树造新屋,化人修古坛: 利用倒下的树木建造新的住所,化身的道人在修复古老的坛。
- 晚花霜后落,山雨夜深寒: 描绘了晚秋的寒冷和凋零的花,传达了季节的变迁。
- 应有同溪客,相寻学炼丹: 诗人期待与志同道合的人相聚,共同探讨道教的炼丹之术。
-
修辞手法:
- 对仗: 如“归去爱安闲”与“倒树造新屋”形成对比,强调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外部环境的变化。
- 意象: 诗中多次使用自然意象,如“晚花”、“山雨”来传达情感。
-
主题思想: 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道教修行的追求,表达了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桐柏观: 象征道教文化的圣地,体现了对内心平和的追求。
- 倒树: 自然的再生与利用,代表一种生态的智慧。
- 晚花霜后落: 生命的脆弱与时间的流逝,体现一种感伤和哲思。
- 山雨夜深寒: 代表内心的孤独与对道教修行的执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桐柏观”指的是?
- A. 一个道教寺庙
- B. 一处山水名胜
- C. 诗人的家乡
-
“化人”在诗中指的是?
- A. 修道之人
- B. 普通人
- C. 动物
-
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态度是?
- A. 追求名利
- B. 热爱安闲
- C. 感到厌倦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渚怀古》: 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但更侧重于历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
- 《山居秋暝》: 也展现了隐逸生活的美好,但在意境上更为清幽,带有更强的主观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道教文化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