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湖海元丰岁又登,稆生犹足暗沟塍。
家家露积如山垄,黄发咨嗟见未曾。
白话文翻译
在湖海的元丰年,岁月又一次走过。稆(指稻谷)生长得仍然足够遮掩暗沟田埂。每家每户的露水积聚得像山丘一样,白发的老人叹息着,似乎从未见过这样的情景。
注释
- 湖海:指广阔的湖泊和海洋,象征着丰富的自然资源。
- 元丰:是宋神宗时期的一个年号,指的是当时的年头。
- 稆:指稻谷,生长旺盛的象征。
- 暗沟塍:指田地间的暗沟和田埂,暗示田地的肥沃。
- 露积:指早晨的露水在田间的积聚。
- 黄发:白发,指年长者。
- 咨嗟:叹息,感慨的声音。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元丰”作为一个年号,代表了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诗中对自然丰收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哲学家、经济学家。他主张变法,强调改革和治理,作品涵盖诗、文、论等多种体裁,风格雄浑,兼具理性思考和情感表达。
创作背景
“歌元丰五首”是王安石在元丰年间创作的一组诗,描绘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与自然景象。该诗反映了对农业丰收的感慨,表现了对生活的思索与对未来的期待。
诗歌鉴赏
《歌元丰五首》通过描绘自然丰收的景象,展现了王安石对社会和生活的深刻观察与思考。诗中“湖海元丰岁又登”一句,描绘了丰收的自然背景,展现了大自然的慷慨与美丽。同时,稆生与暗沟的对比,展示了农田的丰饶与生机。接下来的“家家露积如山垄”,则表达了人们在丰收季节的喜悦与满足,而“黄发咨嗟见未曾”则体现了对过去的思考与感悟,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期许与对未来的关注。
整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蕴含了深刻的情感与哲理,反映了王安石对社会的关怀和对农民生活的关注。这种关怀不仅仅体现在对丰收景象的欣赏上,更在于他对社会现状的深思。诗中不仅有自然的美景,还有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展现了王安石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湖海元丰岁又登:描绘了元丰年头的自然景观,暗示着丰收的景象。
- 稆生犹足暗沟塍:稻谷丰收,田地间的暗沟与田埂上依然生机盎然。
- 家家露积如山垄:每家每户的露水积聚,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的美好景象。
- 黄发咨嗟见未曾:白发的老人叹息,似乎对这种丰收的美好从未见过,表达出对生活的深思。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露积如山垄”比喻丰收的景象,生动形象。
- 对仗:句式的整齐和对称,增强了诗的美感。
- 拟人:通过“黄发咨嗟”,赋予人类情感于自然景象,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丰收自然景象的赞美,体现了对农民生活的关注与对人生产生的感悟。通过描绘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传达了对生活美好的向往与期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湖海:象征富饶与自然的馈赠。
- 稆:象征生长与丰收。
- 露水:象征清晨的希望与美好。
- 黄发:象征年长者的智慧与对生活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湖海元丰”指的是哪个年号? A. 建中
B. 元丰
C. 开宝
D. 崇宁 -
“家家露积如山垄”中“露积”指的是什么现象? A. 雨水
B. 露水
C. 雪
D. 风 -
诗中表现出对哪些人群的关注? A. 儿童
B. 农民
C. 士人
D. 商人
答案
- B. 元丰
- B. 露水
- B. 农民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关系,反映社会现实。
- 李白的《将进酒》:表达了对生活的热情,体现了人生的哲理。
诗词对比
- 王安石与李白:王安石关注社会现实与农民生活,而李白更注重个体情感与自然的融合,两者在风格和主题上各有千秋。
- 杜甫与王安石:杜甫的诗多描绘战争与民生苦难,而王安石则更关注自然的丰收与人文的关怀,展现了不同的时代背景和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选》
- 《宋代诗词研究》
- 《王安石的生平与成就》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