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月夕赋道词,书毕,怆然有感,再赋此)》
时间: 2025-01-17 09:12: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缕曲(月夕赋道词,书毕,怆然有感,再赋此)
作者:汪梦斗 〔宋代〕
满目飞明镜。忆年时呼朋楼上,畅怀觞咏。
圆到今宵依前好,诗酒不成佳兴。
身恰在燕台天近。一段凄凉心中事,被秋光照破无余蕴。
却不是,诉贫病。宫庭花草坦幽径。
想夜深女墙还有,过来蟾影。
千古词人伤情处,旧说石城形胜。
今又说断桥风韵。
客里婵娟都相似,只后朝不见潮来信。
且喜得,四边静。
白话文翻译:
目之所及,都是明亮的月光。回想当年在楼上与朋友们欢聚,畅饮作诗。
今晚的月亮依旧明亮,但诗酒却无法唤起我心中的兴致。
我正处在燕台,天色渐近黄昏。内心的凄凉情感,仿佛被秋光照亮,没有一丝隐秘。
这不是在诉说贫病交加的苦楚。宫廷中的花草,静静地生长在幽静的小径上。
想必夜深时,女墙上仍然有那轮明月的影子。
千古以来,词人们在伤感之处吟唱,往昔的石城美景,也曾被歌颂。
今天又提起断桥的风韵。
在客中看到的月亮都是相似的,只可惜第二天早晨见不到潮水带来的消息。
庆幸的是,四周一片宁静。
注释:
- 飞明镜:形容明亮的月光,犹如明镜。
- 畅怀觞咏:意为痛快地饮酒作诗,表达欢快的心情。
- 燕台:指燕国的台地,这里指代作者所处的环境。
- 女墙:古代城墙的一种,夜深时仍可见月影。
- 蟾影:指月亮的影子,蟾蜍常被用来比喻月亮。
- 石城:古代名城,常被词人所赞美。
- 断桥:著名景点,象征着风韵与情感的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梦斗,宋代词人,生平不详。其作品多表现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过往的怀念,风格清新,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中秋月夕之时,表达了作者对往昔与朋友欢聚时光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现状的感慨与孤独的情怀。
诗歌鉴赏:
《金缕曲》通过对明月的描绘,反映了词人对往日欢乐时光的怀念与对当下孤独心境的感受。开头以“满目飞明镜”引入,营造出一种明亮却又孤寂的气氛,接着通过对“呼朋楼上”的回忆,勾起了与朋友共度美好时光的情景,表达出一种失落感。词中“身恰在燕台天近”一句,突出了词人身处的孤独感,与往日的欢愉形成鲜明对比。
随着诗意的发展,词人逐渐深入内心,揭示出心中隐秘的悲哀与忧愁,强调“被秋光照破无余蕴”,仿佛一切都在月光下显露无遗。通过对“宫庭花草”和“女墙蟾影”的描写,词人再次将读者带入夜深的宁静之中,反映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过往的无奈。
最后以“且喜得,四边静”收尾,带有一种释然与淡然的情绪,虽然孤独却仍能享受此刻的宁静。整首词传达出一种淡淡的伤感与哲思,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满目飞明镜:明亮的月光映照四周。
- 忆年时呼朋楼上,畅怀觞咏:回忆往年与朋友在楼上畅饮作诗的欢快情景。
- 圆到今宵依前好,诗酒不成佳兴:今晚的月亮依旧明亮,但却无法唤起我的兴致。
- 身恰在燕台天近:我身处燕台,天色渐近黄昏。
- 一段凄凉心中事:心中有一段凄凉的情感。
- 被秋光照破无余蕴:这一切在秋光下显露无遗。
- 却不是,诉贫病:这不是在诉说贫病交加的苦楚。
- 宫庭花草坦幽径:宫中花草静静生长在幽静的小径。
- 想夜深女墙还有,过来蟾影:夜深时,女墙上仍有月影。
- 千古词人伤情处:千古以来,词人们在伤感之处吟唱。
- 旧说石城形胜:往昔的石城美景,常被歌颂。
- 今又说断桥风韵:今天又提起断桥的风韵。
- 客里婵娟都相似:在客中看到的月亮都是相似的。
- 只后朝不见潮来信:只可惜第二天早晨见不到潮水带来的消息。
- 且喜得,四边静:庆幸的是,四周一片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飞明镜”比喻明亮的月光。
- 拟人:将月亮与人的情感相联系,表现出词人的内心感受。
- 对仗:如“宫庭花草”与“幽径”形成对照,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绘月光与夜景,抒发了词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对孤独现状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思,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和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镜:象征明亮的月光,清晰的回忆。
- 燕台:象征作者的现状与环境。
- 蟾影:象征月亮的影子,与人情感的寄托。
- 石城、断桥:象征往昔美好景致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满目飞明镜”是指什么?
A. 明亮的天空
B. 明亮的月光
C. 明亮的河流 -
填空题:词人怀念的主要场景是在__楼上。
-
判断题:诗中提到“且喜得,四边静”表示词人对周围环境感到烦躁。(对/错)
答案:
- B
- 朋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同样描绘明月和思乡之情。
-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达对兄弟的思念与孤独。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金缕曲》均以月亮为主题,前者更直接表达思乡情,后者则通过怀旧与孤独的结合,展现更为复杂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赏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