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鹊信占新霁,朝暾起树东。
春衫欺客冷,社瓮忆乡红。
溪长杏花水,路蒸兰草风。
午餐羹枸杞,扶弱有神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清晨的景象。首先,喜鹊的鸣叫预示着刚刚放晴的天气,晨曦洒在东边的树上。春天的衣衫让人感到寒冷,社日的酒瓮让我忆起故乡的美酒。溪水潺潺,杏花随水而漂流,路边兰草在春风中摇曳。午餐时,汤中加了枸杞,滋补身体,扶助弱者,充满了神秘的功效。
注释:
- 鹊信:指喜鹊的鸣叫,古人认为其鸣叫是吉祥的预兆。
- 新霁:刚刚放晴的天空。
- 朝暾:早晨的阳光。
- 社瓮:指社日祭祀时用的酒瓮,象征乡愁。
- 杏花水:指溪水清澈,伴随盛开的杏花。
- 兰草:春天生长的兰草,象征生机。
- 羹:指汤,常用来指代清淡滋补的食物。
- 枸杞:一种滋补药材,常用于养生。
- 扶弱有神功:指通过饮食有助于扶助身体虚弱,暗含一些古代的医疗常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梦斗,宋代诗人,字子和,号梦斗,生于南宋时期。汪梦斗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歌以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意境而见长,常常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风貌。
创作背景:
《当途道中社》是在一个春天的社日祭祀活动中写成的,诗人通过描绘自然和生活的场景,表达了对故乡和温暖人情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春天的期盼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以及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开篇以“鹊信占新霁”引入,喜鹊的鸣叫与晴朗的天空相呼应,给人一种清新、喜悦的感觉。接着,诗人以“春衫欺客冷”表现出春日的温度依然令人感到寒冷,隐含着对春天变化的细腻感知。
“社瓮忆乡红”一句,诗人通过祭祀的酒瓮引发的乡愁,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接下来的“溪长杏花水”描绘了溪水与杏花的和谐景象,显示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春天生机的赞美。
最后的“午餐羹枸杞,扶弱有神功”则是对生活的反思,强调了饮食与健康的关系,既是对生活的照顾,也是对自我身心的调养。整首诗在自然景色与人情关怀的交织中,呈现出一种和谐美好的生活画面,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鹊信占新霁:喜鹊的鸣叫预示着天气放晴,表现出春天的朝气。
- 朝暾起树东:早晨的阳光照耀在东方的树上,渲染出温暖的春日气息。
- 春衫欺客冷:春天的衣服让人仍感寒冷,暗示春天的温暖尚未完全到来。
- 社瓮忆乡红:提到社日的酒瓮,勾起对故乡美酒的回忆,传达思乡之情。
- 溪长杏花水:溪水流长,杏花随水而舞,展现出一幅生动的春日图景。
- 路蒸兰草风:路边的兰草在春风中摇曳,体现了春天的生机。
- 午餐羹枸杞:午餐中加入枸杞,强调饮食的滋补作用。
- 扶弱有神功:健康饮食可以扶助身体虚弱,展现了对生活的关怀。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常用自然景象比喻人生状态,如“春衫欺客冷”隐喻生活的寒意。
- 拟人:溪水和兰草被赋予生命,生动描绘了自然景象。
- 对仗:如“溪长杏花水,路蒸兰草风”,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和生活细节,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春天的期待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体现了一种温暖而细腻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鹊信:象征吉祥与春天的到来。
- 社瓮:代表着乡愁与传统文化。
- 杏花水:象征着生机与美好生活。
- 枸杞:代表健康与滋补,体现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鹊信占新霁”中的“鹊信”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喜鹊的鸣叫
C. 春天的气候
D. 书信 -
诗中的“社瓮”主要象征了什么? A. 乡愁
B. 春天
C. 健康
D. 美酒 -
“午餐羹枸杞”中的枸杞主要有何作用? A. 增加风味
B. 滋补身体
C. 作为装饰
D. 提升营养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表现春天的生机与对国家的忧虑。
- 王维《鹿柴》:描绘自然景色与心境的和谐。
诗词对比:
汪梦斗的《当途道中社》与杜甫的《春望》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与乡愁,而后者则表现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反映了不同的社会背景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华诗词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