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台》

时间: 2025-01-06 04:17:20

待罪东轩仅两秋,搉酤事了且夷犹。

奖崇善类询舆论,过访仁贤棹小舟。

契合通家心异姓,情敦同气迈凡流。

金沙台上聊舒乐,即景题诗合酒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沙台
作者: 苏辙

待罪东轩仅两秋,
搉酤事了且夷犹。
奖崇善类询舆论,
过访仁贤棹小舟。
契合通家心异姓,
情敦同气迈凡流。
金沙台上聊舒乐,
即景题诗合酒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东轩(指东边的轩窗)待罪已近两秋,心情复杂。酒宴刚刚结束,心情尚且悠闲。诗人提到对善人美德的赞赏,询问舆论的看法,经过小舟时,拜访仁德之士。诗人感慨,虽然与他人来自不同的家族,但情谊却深厚,超越了普通的交往。在金沙台上,诗人决定放松心情,随兴写诗,配着酒杯,尽情享受眼前的景致。

注释:

  • 待罪:指等待惩罚或受到责难。
  • 搉酤:指喝酒的行为,"搉"有举起的意思,"酤"指酒。
  • 奖崇善类:赞美崇尚善行的人。
  • 舆论:社会的舆论和看法。
  • 仁贤:指有仁德和贤能之士。
  • 契合:指心意相通。
  • 同气:同宗同源,关系密切。
  • 金沙台:地名,指一个可以眺望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是苏洵的儿子,苏轼的弟弟,擅长诗词、散文及词章,风格多样,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金沙台》创作于苏辙被贬期间,诗人面对社会的压力和个人的困境,通过自我反省和对友人的追求,表达了对美好德行的向往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诗歌鉴赏:

《金沙台》是一首蕴含哲理和人生思考的诗作。全诗从个人的情感出发,描绘了诗人对友人的尊重和对美德的追求。诗中提到“待罪东轩仅两秋”,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纠结与无奈,在严峻的政治环境下,他选择通过酒宴和友人交流来舒缓心情。诗人对“善类”的赞美,体现了对社会风气的关注。

接下来,“契合通家心异姓”一联,展现了诗人与他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尽管血缘不同,却能建立深刻的情感联系。这种超越血缘的友情,正是诗人理想中人际关系的体现。最后一句“金沙台上聊舒乐”,则是一种放松与释怀的表现,诗人在美酒与良友的陪伴下,得以暂时忘却世俗的烦恼。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人性的美好与诗人对生活的热爱,表达了对真情与善行的向往,既有个人的反思,也有对社会的关注,十分耐人寻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待罪东轩仅两秋:诗人因政治原因被迫隐居,已过去两年的时光,东轩象征着他的内心世界。
  2. 搉酤事了且夷犹:刚刚结束的饮酒聚会,心情放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
  3. 奖崇善类询舆论:对美德进行赞美,表现出诗人对社会风气的关心。
  4. 过访仁贤棹小舟:乘舟拜访有仁德的人士,强调友谊与志同道合。
  5. 契合通家心异姓:不同的家族背景却能心意相通,表达情感的深厚。
  6. 情敦同气迈凡流:与他人共同分享情感,超越世俗的羁绊。
  7. 金沙台上聊舒乐:在美好的环境中,诗人选择享受当下。
  8. 即景题诗合酒瓯:即兴作诗,酒与诗相得益彰,展示诗人的洒脱与才华。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奖崇善类”和“过访仁贤”,形成对称与节奏感。
  • 比喻:金沙台作为乐土的象征,代表诗人心灵的归宿。
  • 拟人:情感的交流被形象化,赋予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友情与美德为核心,反映了诗人在困境中对生命的热爱与对美好人性的追求,表达了超越世俗的情感与心灵的自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轩:象征内心的困顿与隐秘。
  • 金沙台:代表诗人心灵的宁静与欢愉。
  • 酒瓯:象征欢乐与友谊,体现生活的乐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苏辙在诗中提到的“东轩”指的是? A. 诗人的居所
    B. 一种酒的名称
    C. 一种植物

  2. 诗中“奖崇善类”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财富的追求
    B. 对美德的赞赏
    C. 对权力的渴望

  3. “金沙台”寓意是什么? A. 诗人的家乡
    B. 心灵的宁静与快乐
    C. 一种饮酒的方式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达对酒与友谊的热爱。
  • 李白《将进酒》:展现了饮酒与人生哲理的结合。

诗词对比:

  • 苏轼的《赤壁赋》与苏辙的《金沙台》均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但前者更注重历史的沉淀与哲理的思考,后者则关注个人情感与友情的交流,展示出不同的风格与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