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送吴岂衍归宣城兼寄沈方邺梅耦长》
时间: 2025-01-06 11:15: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念奴娇 送吴岂衍归宣城兼寄沈方邺梅耦长
作者:陈维崧 〔清代〕
淋漓顿挫,借杜陵长句,幻成波磔。
兀奡苍凉盘瘦硬,郁若烟帆浪舶。
巉削虚无,雕镌形状,万壑苍皮坼。
李潮吾衍,古惟二子堪匹。
叹息世态媕婀,人情淟涊,奇字谁曾识。
只有敬亭山色好,镇日相看亦得。
归卧烟霞,閒逢梅沈,定问余踪迹。
豪情冶兴,为言都不如昔。
白话文翻译
全诗的翻译如下:
诗的开头描绘了一种情感的起伏,用杜甫的长句作为借鉴,形成波澜壮阔的意境。接着,表达了对苍凉和瘦硬的境地感到的孤独与压抑,仿佛烟雾笼罩下的船只。接下来的句子描绘了巍峨的山峦和深沟,似乎在雕刻着大自然的形态。李潮与我,正如古代的两位文人,彼此能相知相识。对此世道的变迁感到无奈,人情的复杂如同水流般涌动,谁又能真正识得奇妙的文字呢?唯有敬亭山的美景让我心生向往,整日凝视也不觉厌倦。归来时躺卧于烟霞之中,偶然遇见梅花,定会询问我的踪迹。豪情壮志在心头,然而一切的言语都比不上往昔的情怀。
注释
- 淋漓:形容情感或情景的流畅、丰富。
- 顿挫:指音调的起伏变化。
- 杜陵:指杜甫的故乡,唐代著名诗人。
- 兀奡:形容高耸、峻拔的样子。
- 苍凉:形容环境的荒凉、悲凉。
- 郁若:形容色彩浓厚,像是浓密的烟雾。
- 巉削:指山势陡峭,险峻。
- 媕婀:形容世态的媚态和虚情假意。
- 淟涊:形容水流的波动和浮动。
- 敬亭山:著名的风景区,历代文人墨客常游览之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维崧,清代诗人,擅长词曲,风格清新脱俗,深受 contemporaneous 诗坛的影响。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感受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送别友人的时刻,表达了对朋友的惜别之情与对世态的感慨。吴岂衍和沈方邺是作者的挚友,诗中提到的敬亭山是他们共同游历的地方,因而更显得情感真挚。
诗歌鉴赏
《念奴娇》是陈维崧在送别友人时所作的一首词,整首词情感深邃,意境开阔。开篇用“淋漓顿挫”形容词句的节奏,既传达了词人内心的激荡,也为后续的描述奠定了基调。接下来,运用对杜甫诗句的借鉴,展现了词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和对人生的感慨。
“兀奡苍凉盘瘦硬”,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与荒凉,透出一种孤独的美感。诗人感叹世态的媚俗与人情的复杂,显示出他对社会的失望与无奈。与李潮相提并论,表明了对志同道合者的珍惜,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渴望与追求。
“只有敬亭山色好”,在对自我情感的抒发中,转而寄情于山水之中,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与依赖。最后,归卧烟霞,偶遇梅花,展现了一种超脱的境界,诗人在此时此刻,似乎对纷扰的世事有了更深的理解,豪情的释放更显得弥足珍贵。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深刻反映了诗人对人生与友谊的思考,情感真挚而细腻,是清代词作中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淋漓顿挫:表现情感的丰富与变化。
- 借杜陵长句:借用杜甫的诗句,增强自己的表达。
- 幻成波磔:意象的波动,使情感更加生动。
- 兀奡苍凉:自然的苍凉与内心的孤独。
- 巉削虚无:描绘高峻险峻的山势,意象空灵。
- 李潮吾衍:两位文人之间的情谊。
- 叹息世态媕婀:对世态的无奈与失望。
- 只有敬亭山色好:寄托对自然美的向往。
- 归卧烟霞:归隐自然中,寻找内心的平静。
- 豪情冶兴:怀念曾经的豪情壮志。
修辞手法:
- 借代:用杜陵长句代指杜甫的诗。
- 对仗:如“巉削虚无,雕镌形状”形成对仗工整的句式。
- 比喻:如“郁若烟帆浪舶”,将情感与景物融合。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对世态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的寄情,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豪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敬亭山: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 烟霞:表示一种朦胧而美丽的境界。
- 梅花:象征着高洁和坚韧的品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敬亭山”象征着什么? A. 人情冷暖
B. 自然的美好
C. 诗人的孤独 -
诗人对世态的态度是: A. 感到无奈
B. 感到愉快
C. 感到平静 -
“豪情冶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怀念过去的豪情
B. 对未来的无奈
C. 对现实的满足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豪放相比,陈维崧的作品更显细腻与沉思。李白常用夸张的手法表达豪情,而陈维崧则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传递内心的情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诗词鉴赏与解析》
- 《陈维崧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