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其六 送李云田往吴门,次留别韵》
时间: 2025-01-06 11:50: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念奴娇 其六 送李云田往吴门,次留别韵
昨来良会,喜长歌才已,短歌重续。
杂坐挥毫纷气色,好手人思得鹿。
大雅扶轮,小山承盖,慢戏非同束。
奇文共赏,为欢真觉难足。
就里才子君虞,文心肆映,绣结金还蹙。
惆怅风流云散遽,忽忽摇魂送目。
司马挑琴,鄂君覆被,君有兼人福。
怜不羁旅,朔风吹老茅屋。
白话文翻译
昨日我们欢聚一堂,欣喜的是长歌已经唱完,短歌又重新吟唱。
大家聚在一起挥毫泼墨,气氛热烈,优秀的人才都在思索如何捕捉机遇。
高雅的文采扶持着轮船,小山似乎在承载着华盖,戏谑的场景与往日不同。
大家共同欣赏奇妙的文章,真正的快乐却难以满足。
这里的才子如君虞,文采横溢,华丽的绣品与金色的光辉交相辉映。
我心中惆怅,风流云散得太快,忽然之间,魂魄摇曳,目光送走了你。
司马相如弹琴,鄂君披上被子,你拥有众人的福分。
可怜身在旅途,北风吹拂着我老旧的茅屋。
注释
- 良会:美好的聚会。
- 挥毫:挥舞毛笔,指写作或作画。
- 扶轮:高雅的文采或艺术。
- 承盖:指小山承载华盖,形容景色的美丽。
- 惆怅:感到忧伤、失落。
- 司马:指司马相如,古代著名的文人。
- 鄂君:指鄂渚君,可能是指一位文人。
- 不羁旅:形容不受拘束的旅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士禄,清代诗人,以豪放的个性和浑厚的诗风著称。王士禄的作品常常反映出他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友人的珍视。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送别友人李云田时,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惜别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之间的交流与情谊。
诗歌鉴赏
王士禄的《念奴娇 其六》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才情的送别诗。诗中通过对聚会场景的描绘,展现了文人之间深厚的友谊和对生活的热爱。开头提到的“昨来良会”,不仅勾勒出欢聚的气氛,也暗示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人巧妙地运用“长歌”和“短歌”的对比,显示出文人与文艺创作之间的密切关系。随后,诗人描绘了聚会的热烈场景,强调了良好的气氛和众多才子的参与,显示出文化交流的繁荣。
在描写情感时,诗人用“惆怅风流云散遽”表达了送别时的伤感,仿佛时间转瞬即逝,朋友的离去让人倍感失落。最后一联借用古代文人生活的意象,表现了对旅途的感慨,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有对自身境遇的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是王士禄送别诗中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昨来良会,喜长歌才已,短歌重续。”:描绘了美好的聚会,长歌之后又续上短歌,展现了欢快的氛围。
- “杂坐挥毫纷气色,好手人思得鹿。”:众人齐聚,气氛热烈,才子们思索着如何能有所成就。
- “大雅扶轮,小山承盖,慢戏非同束。”:借用自然景象来比喻文人的风雅与气度,表达出各自的风采。
- “奇文共赏,为欢真觉难足。”:共同欣赏奇妙的作品,然而真正的快乐似乎总是难以满足。
- “就里才子君虞,文心肆映,绣结金还蹙。”:赞美身边的才子,文采横溢,华丽的作品体现出他的才华。
- “惆怅风流云散遽,忽忽摇魂送目。”:表达对友人匆忙离去的惆怅,心中不舍之情。
- “司马挑琴,鄂君覆被,君有兼人福。”:提到历史上的文人,表达对友人的祝福与羡慕。
- “怜不羁旅,朔风吹老茅屋。”:对旅途生活的感慨,北风吹拂着简陋的茅屋,表现出孤独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扶轮”和“承盖”来比喻文人的气度与情怀。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使得语言更加和谐。
- 夸张:如“摇魂送目”,表现出情感的强烈。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与惜别之情,同时也反映了文人对生活的感慨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良会:象征美好的友谊与生活。
- 长歌、短歌:代表文人生活中的创作与交流。
- 风流、云散:象征人生的无常与惆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昨来良会”中“良会”指的是: A. 不好的聚会
B. 美好的聚会
C. 随意的聚会
D. 正式的聚会 -
“惆怅风流云散遽”中的“风流”指的是: A. 空气流动
B. 文人的风采
C. 风的流动
D. 水流 -
诗中提到的“司马”和“鄂君”是指: A. 历史人物
B. 现代人
C. 诗人朋友
D. 传说中的人物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送友人》:同样表达送别时的感情。
- 苏轼的《水调歌头》: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
诗词对比:
- 王士禄的《念奴娇》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两者都表达了对友人、对生活的感慨,但王士禄的诗更注重文人聚会的欢愉,李白则侧重于旅途的孤独与人生的哲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收录多位清代诗人的作品,了解当时的文化背景。
- 《唐诗三百首》:对古代诗词的进一步学习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