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兹晨》
时间: 2025-01-17 09:58:11意思解释
兹晨
作者: 曾国藩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兹晨何不乐?端念良自尤。
自吾有爪觜,半啄匪躬谋。
俯视见后土,仰视见光浮。
关门赫婢仆,雄长如诸侯。
专精事羹饭,馀政及干餱。
兵后物力绌,平世生齿稠。
人人似我饱,实重黄屋忧。
吾皇惕味爽,彼相争前筹。
圣者自危厉,愚者自优游。
六哉六合内,人类难等俦。
白话文翻译:
今晨为何不快乐?想来是我的体念太过于忧虑。
因为我有爪子和嘴巴,结果只顾为自己谋生。
低头看见地面,仰头看见光辉浮动。
关门的侍女仆人,气宇轩昂如同诸侯。
专心致志地处理饮食,余下的政务则被忽略。
战后物资匮乏,和平时期人口稠密。
人人都像我般饱满,实则承受着黄屋的忧虑。
我的皇上警惕而清醒,而那些人则在争斗前筹划。
圣人自感危机四伏,愚者反而悠然自得。
在这个宇宙之中,人类难以平起平坐。
注释:
- 兹晨: 这一天早晨。
- 端念: 正确的想法;端正的心念。
- 爪觜: 指鸟类的爪子和嘴,意为靠自己生存。
- 后土: 地面或大地,象征着生存的基础。
- 赫婢仆: 形容侍女的气派,赫是光辉、显赫的意思。
- 黄屋: 指皇家或皇帝,象征着权力与责任。
- 六哉六合内: 指宇宙中的人类,强调人类之间的平等与差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国藩(1811年-1872年),清朝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以其刚毅、理智和清晰的政治思维著称,尤其在湘军建立及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功绩,被誉为“洋务派”的代表之一。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清朝中后期,正值社会动荡不安,曾国藩作为地方重臣,深感国家的危机与民众的困苦,故而写下此诗以反映对时局的忧虑及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兹晨》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反映了曾国藩对自身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开篇即以“何不乐”引出困惑,表露出诗人的心理状态,接下来的“自吾有爪觜”则表明了个人生存的艰难,暗示着自私的本性使人无法享受生活的乐趣。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思,将个人的内心挣扎与社会的现实困境结合起来,表现出一种深沉的忧虑。
曾国藩在诗中不仅表达了对个人的反思,也对周围的社会环境进行了批判。他提到“兵后物力绌,平世生齿稠”,揭示战后物资短缺与和平时期人口众多所带来的矛盾,这种矛盾加深了社会的复杂性与不安定性。“人人似我饱,实重黄屋忧”,这一句更是将个人的幸福与国家的担忧结合起来,体现了他作为一位官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悲凉而又深刻,既有对生活的反思,也有对未来的忧虑,展现了曾国藩卓越的思想深度和艺术表现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兹晨何不乐?: 质问今晨为何不快乐,反映内心的疑惑。
- 端念良自尤。: 自我反省,可能是自己的内心过于忧虑。
- 自吾有爪觜,半啄匪躬谋。: 以鸟喻人,暗示生存的艰辛与自私。
- 俯视见后土,仰视见光浮。: 现实与理想的对比,地面象征现实,光辉象征理想。
- 关门赫婢仆,雄长如诸侯。: 侍女的气派与自我反思的对比,表现社会的等级与个人的渺小。
- 专精事羹饭,馀政及干餱。: 生活琐事繁杂,政务被忽略,反映对现实的无奈。
- 兵后物力绌,平世生齿稠。: 战后物资匮乏,社会矛盾加剧。
- 人人似我饱,实重黄屋忧。: 个人的饱满与国家的忧虑形成鲜明对比。
- 吾皇惕味爽,彼相争前筹。: 皇帝警惕而清醒,而其他人却在争斗。
- 圣者自危厉,愚者自优游。: 聪明者感到危机,而愚蠢者却安然自得。
- 六哉六合内,人类难等俦。: 人类在宇宙中难以平等,反映人类命运的复杂。
修辞手法:
- 比喻: “爪觜”比喻人的生存状态。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俯视见后土,仰视见光浮”。
- 反问: “兹晨何不乐?”引发读者深思。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生活的反思与对社会现实的忧虑,揭示了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密切关系,表现出一种深沉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晨: 新的一天,象征新的开始与希望。
- 爪觜: 代表个人的生存能力与自私本性。
- 后土: 大地,象征现实的根基与困境。
- 光浮: 理想与未来的希望。
- 黄屋: 权力与责任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兹晨”指的是哪个时间段?
- A. 昨天的早晨
- B. 今晨
- C. 明天的早晨
-
“人人似我饱,实重黄屋忧”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个人的幸福
- B. 对国家的担忧
- C. 对未来的乐观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中的孤独与思乡情感与《兹晨》的忧虑形成对比,诗人都在不同的环境中反思自身与社会的关系。
参考资料:
- 《曾国藩全集》
- 《清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