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其二 题汪沅兰女史残荷画扇》

时间: 2025-01-04 06:10:04

第六桥头曾唤渡。

万叶摇云,绿断红尘暑。

隔水盈盈娇欲语。

引人秋思香中去。

别后西湖谁可付。

让与蜻蜓,占得花房住。

一镜相思无寄处。

陂塘八月多烟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蝶恋花 其二 题汪沅兰女史残荷画扇
作者: 黄燮清 〔清代〕

第六桥头曾唤渡。万叶摇云,绿断红尘暑。
隔水盈盈娇欲语。引人秋思香中去。
别后西湖谁可付。让与蜻蜓,占得花房住。
一镜相思无寄处。陂塘八月多烟雨。

白话文翻译

在第六桥头曾经呼唤渡船,
万千树叶摇动着云影,绿意断绝了红尘的炎暑。
隔着水面,娇艳的花儿似乎欲言又止,
引导着人们的秋思飘向那香气四溢的地方。
分开后,西湖还有谁可以倾诉?
只让蜻蜓来占据花房的住处。
一面镜子映照着相思,却无寄托之处,
陂塘在八月的烟雨中,愈加迷蒙。

注释

  • 第六桥头:指的是杭州西湖的一处著名景点,常为游人所往。
  • 万叶摇云:形容树叶在风中摇动,似乎与云影相互映照。
  • 绿断红尘暑:绿色的自然景象让人忘却人世间的炎热与烦恼。
  • 隔水盈盈:水面上花的姿态柔美动人。
  • 引人秋思:引发对秋天的深思,充满感伤。
  • 蜻蜓:蜻蜓在这里象征着轻盈与自由,常见于夏秋季节。
  • 一镜相思:指心中的思念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深沉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燮清,清代诗人,字舜华,号兰亭,善于诗词,作品以情感细腻著称。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常常融入个人情感,形成独特的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西湖边,灵感来源于汪沅兰女史的画作,描绘了秋天的情景与思念之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过往情感的怀念。

诗歌鉴赏

整首《蝶恋花 其二》情感细腻,意象丰富,展现了黄燮清对西湖秋景的深刻感受与思考。诗中通过“第六桥头”的场景引入,描绘出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伴随着“万叶摇云”这一生动的描绘,传达出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隔水盈盈娇欲语”一句,让人感受到那水面上花朵的娇美,似乎在倾诉着什么,进一步引发诗人“引人秋思”的情感共鸣。此时,秋意渐浓,思念的情感悄然升起,诗人用“别后西湖谁可付”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和对倾诉对象的渴望,情感愈发浓烈。

最后两句“一镜相思无寄处”与“陂塘八月多烟雨”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用“镜子”隐喻思念的无处寄托,而“烟雨”则象征着迷蒙的情感与不舍的回忆,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交织在一起,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六桥头曾唤渡:描绘了一个曾经的场景,暗示了对往昔的怀念。
  • 万叶摇云,绿断红尘暑: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凉的氛围,表达诗人对现实的逃避。
  • 隔水盈盈娇欲语:花儿的美丽与羞怯,象征着内心的情感与思念。
  • 引人秋思香中去:香气引发了对往事的思考与追忆。
  • 别后西湖谁可付:对过往情感的无处倾诉,显得孤独。
  • 让与蜻蜓,占得花房住:蜻蜓象征轻盈与自由,诗人把情感寄托于自然之中。
  • 一镜相思无寄处:思念无处寄托,情感的沉重。
  • 陂塘八月多烟雨:描绘出迷蒙的景象,反映出诗人的愁苦心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一镜相思”将思念与镜子相联系,形象生动。
  • 拟人:如“盈盈娇欲语”,赋予花儿以人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的韵律和节奏感较强,增强了诗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表现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与感伤。诗的情感基调是淡淡的忧伤,融合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事的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湖:象征着美丽与浪漫,也是思念的寄托。
  • 残荷:象征着过去的美好与如今的凋零,映射出诗人的情感变化。
  • 蜻蜓:象征自由与轻盈,暗示对轻松生活的向往。
  • 烟雨:象征着朦胧与思念,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与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第六桥头的意象主要代表什么?

    • A. 自然景色
    • B. 逝去的时光
    • C. 诗人的思念
    • D. 以上皆是
  2. “一镜相思无寄处”中的“镜”指代什么?

    • A. 物质的镜子
    • B. 思念的反映
    • C. 现实生活
    • D. 诗意的幻想
  3. 整首诗传达的情感基调是?

    • A. 开心
    • B. 失落
    • C. 愤怒
    • D. 绝望

答案

  1. D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蝶恋花》(李清照):同样以蝶恋花为题,表达思念之情。
  • 《秋夕》(杜甫):通过描写秋天的情景,抒发离愁别绪。

诗词对比

  • 《蝶恋花》 vs 《秋夕》:两者均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情感,但李清照的作品更为柔美细腻,而杜甫的则显得沉重与悲凉。两者体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对秋天的不同理解。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曲解》

以上是关于《蝶恋花 其二 题汪沅兰女史残荷画扇》的详细解析与学习材料,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