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骇见二灵景,山林体势豪。
插空天柱壮,障日石屏高。
览胜苦不足,登危不惮劳。
白云飞动处,绝壁走猿猱。
白话文翻译:
我惊叹于这二灵的美景,
山林的气势雄伟壮丽。
直插天际的柱石巍峨壮观,
遮挡阳光的石屏高耸入云。
游览美景总觉得不够,
登上险峻之处从不畏惧劳累。
在那白云飞动的地方,
悬崖峭壁上猿猴在奔跑跳跃。
注释:
字词注释:
- 骇见:惊奇地见到。
- 二灵:指灵峰和灵岩,两座山体。
- 体势豪:气势雄伟。
- 插空:直插天空。
- 障日:遮挡太阳。
- 览胜:游览美景。
- 苦不足:觉得不够好。
- 登危不惮劳:攀登险峻的地方不怕辛劳。
- 绝壁:悬崖峭壁。
- 猿猱:猿猴,形容灵活的动作。
典故解析: “二灵”所指的灵峰和灵岩在古代文人笔下常常被描绘为自然的杰作,象征着大自然的神奇与雄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复古,字子元,号复古,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山水诗著称。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戴复古游览灵峰灵岩时,受到自然风光的启发,表达了他对山川景色的赞美以及对自然的敬仰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灵峰灵岩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开头两句“骇见二灵景,山林体势豪”,直接点明了主题,诗人被眼前的景色所震撼,山林的气势如虹,使人感受到自然的伟大。接着的“插空天柱壮,障日石屏高”则通过形象的比喻,展现了灵峰的高大与巍峨,构建了一个令人向往的自然画面。
在后面的两句中,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览胜苦不足,登危不惮劳”,他在游览美景时,总觉得时间短暂,无法尽情享受,甚至愿意攀登险峻的地方,表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求。在最后一句“白云飞动处,绝壁走猿猱”,通过描绘猿猴在绝壁上飞跃,增添了诗歌的生动性与灵动感,使得整个景象更加鲜活。
整首诗语句简练,意象鲜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同时也反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鼓励人们在面对艰难险阻时,依然要勇于追求美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骇见二灵景,山林体势豪。
诗人第一句就表达了他对于灵峰灵岩的震撼,二灵的景色令人惊叹,展现出山林的壮丽气势。 -
插空天柱壮,障日石屏高。
描述灵峰如同直插天空的柱子,巍峨而壮观,石屏高耸,遮挡了阳光,给人以压迫感和神秘感。 -
览胜苦不足,登危不惮劳。
游览美景总是觉得不够,表明诗人对自然的渴望,愿意不怕辛苦去攀登险峰。 -
白云飞动处,绝壁走猿猱。
通过描写白云与猿猴的形象,增添了生动的气氛,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灵动与活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灵峰比作“天柱”,形象生动。
- 对仗:在形式上,诗句具有一定的对称性,如“插空”和“障日”。
- 夸张:通过“骇见”与“体势豪”来强调景色的震撼。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美景的向往,体现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敬畏,同时传达出一种勇于攀登、追求美好事物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二灵:象征自然的神秘与伟大。
- 天柱:象征着高耸、伟岸。
- 石屏:象征自然的屏障,给予人安全感。
- 白云:象征自由与变化。
- 猿猱:象征灵动与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二灵”指的是哪两座山?
a) 泰山和华山
b) 灵峰和灵岩
c) 岳阳楼和黄鹤楼
答案:b -
诗人对攀登险峻之地的态度是:
a) 害怕
b) 欣然
c) 无所谓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白云”象征了什么?
a) 压抑
b) 自由与变化
c) 实现梦想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之美,情感上更为宁静,反映了隐士的生活哲学。
- 李白的《庐山谣》:与戴复古的诗相较,李白更注重豪放与个性,展现了对自然的激情与豪情。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诗词鉴赏辞典》
- 《古代山水诗研究》